為甚麼小學生要去量度身高和體重?因為這樣可以知道他們生長的體格是否標準,身體發育健全,體格強壯,體形均稱都是「理想體質」的指標之一。
自八十年代起,由於本港經濟起飛及現代化,年輕一代的港人自小就缺乏充足運動,導致患上心血管疾病、哮喘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會持續上升,而且愈來愈年輕化。
市民擁有良好「體質」是保障了社會的生產力,促進了身心健康,減低社會承擔沉重的醫療開支。其實,理想體質是指人體具有良好的身體質量,這種質量在遺傳潛力充份得以發展的基礎上,配合後天的栽培,使之能夠達到理想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智力和對環境之適應能力。理想體質應包括:身體發育狀況良好、體格健全、體形均稱、體姿正確;身體各器官功能健康,沒有出現疾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具備良好的功能;具有較強的生活、工作、學習和運動能力;心理發育健全、情緒樂觀、意志堅強、擁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有着較強的適應能力。
由於大部份港人終日都是忙不過來,生活壓力大,頻頻出現身心俱疲現象,現代醫學的研究引證出適量運動是增強體質的最佳辦法,尤其是在青春發育期,透過參與運動可以確保體質健康成長,不會出現「寒背」、過胖過瘦、增強身體抵抗力;對於中年及老年人來說,每天運動半小時是維持良好體質的基本條件。
請緊記:「健康的體質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去培養出來的。」
撰文: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