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地成績超理想,期指表現卻令人失望。當香港投資者聚精會神看賣地之時,外圍金融市況相當波動,標普期指忽然下滑,美元強勁反彈,美國債券期貨顯著造好,11月期油升上54美元以上一桶,全線都有走勢,這是香港期指在極之利好消息之下,依然動彈不得的主因。太多市場出現逆轉,感到迷茫按兵不動是正常。
外圍走勢不利,本地卻有好消息,面對這樣的形勢,如何應對是極之講究技術及運氣。短線已建議博地產股,就算在絕佳時機入市,加上衍生工具的槓桿效應,利潤也形同雞肋。策略上未必需要直接平倉,而是可以考慮以其他短倉來對沖,昨日午市國企期指應聲倒地,反映氣氛已轉差,追沽是有點蝕章,可是以國企股的一向波幅而言,應該尚未算遲,止蝕位穩陣一點放在4825,目標至少200點以上,仍然算是值博。
美元全線轉強,商品價格有機會回順,人民幣升值概念,又已經發揮得七七八八。昨日炒作戰線移至石化股,領先股份江西銅業(358)已潰不成軍,反映資金追逐落後股,並非一個好現象。外圍勢弱,國企股不會受賣地天價刺激,欠缺護身符,是相對安全的造淡對象。
早前一直維持看好國企,主要是商品價格節節上升,對不少國企股盈利會有幫助。可是國企股波幅大,炒作講求氣勢,現在短線逆轉,調整二三百點,殺傷力也不容忽視。
其實中長線並非全無隱憂,經濟增長強勁,卻要背負原材料價格上升的成本,無故大舉進貢中東智利汶萊等地方。未必有新一輪宏觀調控,但只要冷靜理性一點分析,原材料價格繼續脫繮形式上升,惹來行政干預的機會並不低。
大家對今年宏觀調控的震撼,應該猶有餘悸,撇開幾隻重磅股,平均跌幅要4至5成才見底。投資者是會從經驗中學習。上次尋底過程,大概用了一個半月,今次假若再次出現利淡消息,可以想像形態將是短時間內暴跌。
原本筆者的應戰哲學,已轉為隨機應變且戰且走,現在嚴格而言轉勢的證據仍然不足,但冷靜想想愈想愈擔心。資金流向已經有些不利訊號,至少值得適量減持,以免樂極生悲,一旦逆轉,人人爭先恐後,未能如願在理想價位撤退的可能甚大,保守一點是有必要。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