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見證歷史摩星嶺戰地遺迹

短線遊:
見證歷史摩星嶺戰地遺迹

香港有不少二次大戰時遺留下來的炮台廢堡,摩星嶺正是一例,山頭野嶺炮台處處,透氣管、指揮部、戰壕隧道等超過60年歷史的軍用建築物仍在,值得參觀,看夠再到附近燒烤場BBQ,醫飽肚下山看日落,輕輕鬆鬆又一日。
記者:鄭達基
攝影:陳盛臣
模特兒:Stella(CharmingModel)、Warren(天一)

透氣管
■大部份軍事建築物的入口雖被沙泥封蓋,但靠近地面的透氣管仍清晰可見。

指揮部
■頂部長滿厚厚植物,室內黑漆漆,崩塌外牆滿布日軍襲擊時留下的彈痕。



摩星嶺徑夾道頹垣
域多利道下車,二人沿摩星嶺徑上走,路陡斜,猶幸沿途有無敵海景補償,走起來不覺辛苦。Stella眼利,見山坡遍布四通八達的殘舊階梯,問用途如何,Warren溫定書出發,毫不猶豫答:「呢啲係當年守軍上摩星嶺戰區嘅主要通道,多樓梯方便迅速行軍,可以隨時進入作戰狀態。」行行重行行,一路頹垣敗瓦,估計全屬廢棄軍用建築物,當中以一座曾各安放9.2吋口徑大炮的炮座最搶眼,大炮已經運走,炮座保留原狀沒太多改動。

隧道
■陰風陣陣,估計是防備空襲的隧道,隧道頂青苔滿布,現在仍屹立不倒。

炮床
■山頂炮台有整個摩星嶺最完整的炮床,拆除大炮後遺留的鐵釘,至今仍在。



山崗遍布軍用掩蔽體
向青年旅舍方向進發,穿過樓梯和山路,不久到達當年與日軍作戰重要陣地之一的西海岸射擊指揮部和掩蔽體。這些軍事建築物雖已超過60年歷史,但仍然堅固,就連外牆上的保護色漆油,至今仍然清晰可見,惜有缺德之人,參觀時不但遺下大量垃圾,還在牆上塗鴉,「XXX到此一遊」或粗言穢語字句比比皆是。炮台沒專人打理,大家應更加自律,不應肆意破壞塗污,畢竟這是二次大戰的遺迹,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參觀過較低位置的掩蔽體後,兩人俯身穿越大小戰壕甬道,笑聲傳遍整個山頭。這些甬道彈痕纍纍,可想而知當年兩軍戰況之激烈;重回地面,兩人踏上一掩蔽體屋頂,視野極佳,南可遠眺薄扶林和南丫島一帶景色,西可近望鄰近的龍虎山,是日天朗氣清,Warren還舒舒服服地躺在圍牆邊曬太陽。

■炮台旁有涼亭,行得累可入內休息納涼。

■蔓藤攀附紅磚牆,隨歲月消磨,昔日軍事遺迹已被野草吞噬。



燒烤場環境潔淨
別過掩蔽體及指揮部,走到一大片青綠草地,路右有一涼亭和設備齊全的兒童遊樂場,路左有另一原裝9.2吋口徑大炮的炮床。這炮床明顯比山下的更完整,不但遺留穩固的炮座鐵釘,包圍炮台的圓形圍牆仍屹立不倒,下方有地道通往炮堡其他部份,惜入口處被沙泥掩蓋,望入垃圾滿布,不宜入內探秘。
離開炮台,肚子餓,二人急不及待往燒烤場BBQ,燒烤場雖然燒烤爐不多,但勝在地方乾淨,沒有惡蚊出沒。拍攝當日是周末,不少野戰發燒友在此大玩特玩,流彈四飛射入燒烤場,險令Stella中彈,小記奉勸大家,玩野戰務必顧及他人呀!

■唔好出嚟住!好多敵人呀!

■窄圍牆也可躺得安穩,厲害。



殘陽映照觀瀾亭
醫飽肚子時候不早,原路折返,夕陽殘照,Warren提議到山腳的日落觀瀾亭看海看日落。不說不知,此亭所在原身是銀禧炮台,當年曾裝有三門大炮,炮台旁還有多座軍事建築物,是對抗日軍侵略的橋頭堡之一,惜它們少戰事紀錄,更在投降前被守軍先自行破壞。

■Warren站上圍牆,向陣亡守軍敬禮。

■環境寧靜潔淨、野餐枱椅齊備,這燒烤場真不俗。



摩星嶺炮台小史
摩星嶺炮台於1912年建成,合共有5門大炮,山頂上設西海岸射擊指揮部,其後因布防計劃有變,30年代中期把其中2門大炮移往赤柱炮台,以增強南區防衞力量。自日軍侵略香港開始,摩星嶺一直是抵抗九龍及新界等地日軍的重要陣地,其後戰況愈趨激烈,大部份炮台損毀,士兵陣亡數目日增,最後在港督宣布投降前由守兵先行破壞,免其落入敵人之手。

■等我餵你食隻鹹蛋黃先啦!

■日落觀瀾亭向西,是觀日落的最佳位置。

■炮台所在視野一流,可遠眺鄰近的龍虎山與西高山。

交通
去程:銅鑼灣怡和街乘5號巴士($3.4)至域多利道摩星嶺總站,下車沿摩星嶺徑步行上山。

回程:摩星嶺總站乘5號巴士,返回銅鑼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