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宋恩榮教授表示,「時間一致性」概念可應用於香港經濟政策和樓市等多方面。他說,本港回歸後不久經濟衰退,政府推出減稅措施和增加開支,卻未能刺激市民消費,因為市民知道政府長遠有滅赤需要,所以選擇儲蓄,結果政府一如所料於去年加稅。他指,政府當年的措施沒「時間一致性」,因此政策無效。
宋恩榮再舉例,政府土地政策的反覆不定亦欠缺「時間一致性」,包括提出八萬五政策後又表示早已擱置,這之後,直到政府表示全面退出干預樓市,才挽回市民部份信心。另外,政府為穩定樓市暫停推出兩鐵樓盤,但市民知道兩鐵單靠車票收益未必賺錢,預期將來兩鐵樓盤會再次推出,因此窒礙了買樓信心。這政策亦欠缺「時間一致性」,難取信於民。
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曾淵滄博士則說,近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獎者,都是研究實用性較強的管理經濟學,為經濟周期提出預測,不像以往純經濟學解釋經濟行為,這亦反映純經濟研究尋求不到突破。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