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馬來西亞近年在足球發展上可謂「難兄難弟」,因兩者踏入九十年代,無論世界排名(見附表)與表現也一同下滑,不知何時才可重振雄風。
香港在五六十年代是亞洲足球強國,更是首個轉為職業聯賽的亞洲足協成員,在七、八十年代引入高水平外援,大大提升本地球員水平,在七七及八五年躋身世界盃外圍賽次圈;又成立銀禧體育中心(現體院),致力培訓接班人。
可惜到九十年代後期,體院解散足球部,又有球員打假波的負面影響;加上電視台不斷直播頂級足球賽事,令球市下滑。足總在九十年代曾嘗試聘請外國教練執教,惟作用不大,近年港隊有機會踢較多國際賽及表演賽,代表作是亞洲盃外圍賽擊敗泰國,與世盃外圍賽作客挫大馬。
至於馬來西亞在六七十年代是亞洲強隊,在七十年更有不少球員外流到香港落班,當中包括現仍活躍本港球圈的古廉權及林方基等。大馬足近年致力加強青訓發展,希望能扭轉頹勢;不過成效不大,無論在國家隊或亞洲球會級賽在九十年代至今也無大起色,同樣曾受球員打假波的打擊。
在國家隊戰績持續不振下,大馬足總今年六月與國家英籍教練夏利士解約,改聘匈牙利教練比錫基執教,希望能有一番新局面。文:曾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