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六大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得主周一揭盅,由挪威經濟學家基德蘭德和美國經濟學家普雷斯科特共同奪得,表彰兩人在動態宏觀經濟學方面作出的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指他們分析經濟政策如何制訂及推動景氣周期的因素,有助很多國家改善貨幣政策。
六十歲的基德蘭德目前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六十三歲的普雷斯科特則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並擔任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員。
瑞典皇家科學院周一宣布把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們時,在聲明中指景氣周期波動背後的推動力和經濟政策的制訂,是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範疇,兩名得獎者在這方面作出意義重大的基本貢獻,對推行經濟政策影響深遠,對貨幣政策尤甚。
聲明舉例說,人們預期未來稅率愈高,就會儲蓄得愈少;企業預期貨幣政策愈強和通脹愈高,定出的產品價格和員工薪金就會愈高──兩位得主的研究,正顯示了個人和企業對政府未來經濟政策的預期,如何引致「時間不一致性問題」,影響政策成效。
所謂「時間一致性」,是指政策推行的結果無論短期抑或長期來說,都符合公眾需求。
兩位得主在一九七七年和八二年發表的論文,指出那些口口聲聲說支持低通脹、但不能及早推行相關政策的經濟政策制訂者,最終會無意間推行了導致高通脹的政策。
若政府沒有貫徹執行某種經濟政策,所制訂的經濟政策很多時都不能達到預期後果,例如經濟政策目標是穩定物價,但國家仍可能受到高通脹影響。
在分析景氣周期方面,兩人的研究結合了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景氣周期是個人與企業就消費、投資和勞動力供應等方面作出無數「預期決定」的綜合結果,這分析被現代宏觀經濟學廣泛採用。
他們的研究在過去十年來,改變了英國、新西蘭、瑞典甚至整個歐元區的經濟政策方針,尤其影響了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改革和貨幣政策。
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創辦人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項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六八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普雷斯科特是自二○○○年來第五位獲此獎項的美國人,他將與基德蘭德分享約一千萬港元獎金。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