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和平2獎「跨界」爭議大

醫學和平2獎「跨界」爭議大

隨着經濟獎得主名字公布,本年度諾貝爾各項獎項都「名花有主」。挾着有百年歷史的獎項榮譽,在各範疇有非凡貢獻和成就的得主,頭上都頂着光環。
諾貝爾獎年年頒,一如既往,今年評選同樣有爭議。像美國兩名氣味大師因破解嗅覺系統而獲醫學獎,有人問嗅覺和醫學有甚麼關係?答案是醫學獎全名應是生理及醫學獎,嗅覺系統當然屬於生理部份。
至於化學獎得主研究調節細胞蛋白質降解的泛素,有助研究治癌和製藥,連以色列主赫什科都說以為自己會獲醫學獎,反映科學範疇界日益模糊。
文學獎年年有名氣作家獲提名,但歷史顯示很多優秀文學作家與諾貝爾獎無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米蘭昆德拉很多次獲提名,都名落孫山。今年較特別的爭議,是《BlowingintheWind》有意境有文采的卜戴倫是否可爭文學獎。

和平獎爆大冷
最易和政治沾邊的和平獎,今年同樣大熱倒灶,由肯雅環保女鬥士馬塔伊奪得,在在說明和平獎得主不易估到,如美國前總統卡特更早於七八年就因推動中東和平獲提名,但等了二十四年,才於兩年前贏得和平獎。諾貝爾獎之難得,由此可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