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釣魚訪古村遠足南涌一線四玩

觀鳥釣魚訪古村遠足南涌一線四玩

觀鳥、釣魚、訪古村、遠足,四種不同活動,應該分開四日慢慢玩,貪心一點,想一日內完成四個願望,也非癡心妄想。由南涌走至鹿頸,既有鄉村風味滿瀉的遠足徑,沿途又可近眺鴉洲鷺鳥林、訪舊村歷史文物,兼順道往魚塘垂釣,輕鬆好玩,只怕你抽不出時間盡興一番。

記者:尹珊珊 攝影:陳智良 
模特兒:Iris、Daniel(StarAsia)



白鷺英姿



鴉洲全港首位鷺鳥繁殖地
粉嶺火車站乘小巴,30分鐘直達鹿頸總站,下車後,信步漫行,沿途可遙望海中小島鴉洲,泥灘濕地一帶白影點點,是正在覓食的鷺鳥群,Iris驚喜道:「嘩,乜唔係米埔先有白鷺咩?」不說不知,位處沙頭角海西南面的鴉洲,乃本地最重要的鷺鳥林之一,有多種白鷺和蒼鷺在這兒築巢棲息。據一鷺鳥繁殖調查所得,鴉洲不僅位列香港19個鷺鳥林之冠,還比第二位的米埔要多3倍,在這兒觀鷺保證不會失望而回。
時值潮退,抬頭一看,可望見飛鳥翱翔,水平直望,則見紅樹林上有鷺鳥佇立休息,朝泥灘水邊一看,更可見小白鷺正在敏捷地啄食小魚。漫行15分鐘,來到鴉洲對出的石灘,在清涼海風作伴下,攝影師忙着舉機拍照,Daniel和Iris則搶用望遠鏡,靜觀鷺鳥的動靜。藍的天,綠的葉,白的鷺,三種色彩組合起絕美畫面,放眼遠處天后廟旁的堤壩上,更見有一眾釣友在垂釣。

■紅樹林,鷺鳥聚集休憩,優哉游哉。

■泥灘,一小白鷺發現獵物,引頸以待。

■天際,鷺鳥低飛,瞪大眼睛在覓食。



私人養殖塘垂釣樂
看罷鷺鳥,越過對面馬路,見一私人釣魚場,這養殖魚塘佔地甚廣,養有石斑、龍躉、紅魚由、黃鱲䱽、細鱗、火點等,一個價錢釣足全日,可以帶3斤魚穫回家做菜。二人是釣魚初哥,手執魚竿一顯身手。自問耐性欠奉,只與老闆李先生閒聊,他說:「南涌有五村,我們李屋已有百五、六十年歷史,過往以耕種為生,60年代有大批村民移居荷蘭、英國,現時村落僅餘村民十數人,毗連的張屋則全村空置。」談得興起,聞Iris尖叫聲,原來有魚上釣!

■鹿頸路有一嶙峋石灘,與對出鴉洲不過咫尺。

■自備望遠鏡及相機觀鳥,盡可能穿沉色衣服,別高聲呼叫嚇走鷺鳥。

■大蝦做餌,不到20分鐘即有紅魚由上釣,Easy!



老村民引路觀文物
過完釣魚癮,打算入村遠足,李生是客家人,極客氣,自願充當嚮導帶我們入李村。「這間靜觀家塾有過百年歷史,以前住在附近村落的小朋友,全部在此讀卜卜齋!」「我們條村都出過猛人,新界第一個太平紳士李仲莊,就在此村出世!」邊聽李村歷史邊行至天后廟,李生又說:「天后廟十幾年前曾擴建,拜天后、觀音吧,很靈驗的!想升職、嫁老公一定要拜。」離廟不遠還有灰窯洞,以前村民在沙灘拾蠔殼,放入灰窯洞燒成灰燼,再賣給農民作肥田料用,「咪小覷這個灰窯,四、五十年前可以養活全家,以前搵食好艱難!」。

■移居英國37年的李先生,半年前回老家開魚場,健談好客。

■塘畔垂釣極寫意,怕陽光猛烈,有太陽傘可遮蔭。



3小時輕鬆遠足徑
道別李生,入南涌遠足,沿平坦小路走,越過楊屋、鄭屋等數個小村落,眼下是一片簡樸的鄉土風光,煞是舒暢。走半小時,平緩小路開始變上山斜路,偶有樹蔭,辛苦爬上山頂,見一道古雅的橋山橋,橋下有屏嘉石澗,源於屏風山,昔日為鄉間通道,後因建衞奕信徑而築橋。
過橋再有尤德亭,此亭乃紀念前港督尤德爵士而建,特點在於由兩個六角簷組成,建築風格在香港涼亭中少見,站在此處,可俯瞰南涌和鹿頸兩地的絕色景致。蹓躂片刻,往鹿頸方向下山,接近山腰,越過樓梯似的梯田,再沿路向下一直走,20分鐘後到達黃屋村,正式結束旅程。

■靜觀家塾是李村重要文物,書室保存極佳,壁上的圖案仍清晰可見。

■灰窯洞隱藏在路邊,要不是有人帶路,準不能察覺。

■坐落海邊的天后廟視野開揚,也是最佳觀鳥位置之一。

■橋山橋旁立有碑記,介紹建橋始末。

■從尤德亭下望,南涌、鹿頸一帶的美景盡收眼底。

■十柱八角尤德亭,香港罕見。

李氏兄弟養殖魚塘(26559522、94904679)
地址:沙頭角南涌李屋村
收費:釣魚全日$120(小魚場,包3斤魚穫)、燒烤$100(包燒烤爐及2包燒烤炭)、盆菜$500(6位用,4小時前預訂)

交通
去程:粉嶺火車站乘專線小巴56K($7)於總站鹿頸下車。
回程:於鹿頸乘專線小巴56K,折返粉嶺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