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資出書風氣漸盛,因不諳出書門路,故選擇光顧標榜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出版社,但有兩位著作人投訴,與出版社簽約後遲遲未出書發行,多次追問但電話不是沒人接聽,就是留言待覆,杳無音訊,追討無門,惟有向《蘋果》求助。
著作人史先生欲出版1000本有關古劍書籍,陳先生則欲出版3000本有關摺紙藝術書籍。今年一月他們分別與標榜提供「自資出版一條龍」服務的未來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簽約,兩人各自資約四萬元出版有關書籍,原限期於今年七月完成。史先生的書至今仍未發行,陳先生則不知自己的書是否已出版,其間更出現連串問題。
出版摺紙藝術書籍的陳先生稱,出版社初時提供的配相效果欠佳,「唔對焦、又冇lighting(燈光),最終都要我自已畀錢搵攝影師再影過!」
陳先生又稱,初稿內容錯漏百出,就連作者名稱也出錯,只是再次對稿及改稿,也花了半個月。最終出版社亦少印了100本。
出版古劍書籍的史先生稱,他等候至七月底,才收到300本書,仍欠700本。
「我每次追問,佢哋都係話負責嘅主編唔喺香港!」多次催促下,至八月底還欠書約100本,「我惟有再投訴,但佢哋話『印漏咗好平常』,最多退番漏印嘅錢畀我,但我到𠵱家都未收到」。
史先生稱,曾多次就遲遲未有發行及進行宣傳質問出版社,職員稱發行商未能配合。陳先生更稱,「我連自己嘅書係咪真係喺市面上有得賣都唔肯定」。
記者前往火炭山尾街華樂工業中心的未來文化出版社,見出版社門外堆放數百本各類書籍,記者向職員查詢自資出版事宜,但職員稱她甚麼也不知道,負責同事均已外出,只着記者留下聯絡電話。
未來文化出版社負責人劉先生函覆本報稱,已聯絡發行商替陳先生自資出版的摺紙書籍公開發行,漏印的100本書,於本月底前安排退款,或在出版社應得版稅扣除。
記者再致電出版社作進一步查詢,職員吳小姐表示,因有關同事均已離職,新同事交接需時,故較混亂,投訴人可攜同所簽合約,再約見出版社客戶服務員,進一步商討及跟進出版細節。至於史先生的個案,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一名從事出版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稱,「近幾年開始有人自資出書。」他稱,因出版書籍過程複雜,一般首次自資出書者多不諳門路,只好光顧標榜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出版社,市面上有多間出版社提供這類服務。(○九三○一四五)
法律界人士謝連忠指出,在此個案中,因投訴人並非消費者身份,故未能求助於消費者委員會,但他們可就出版社未能於指定期限前出版及發行書籍,以出版社毀約為由,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損失,但要備妥有關合約和收據,臚列交涉流程等作為證據。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