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政府怎面對樓價大升?

投資縱橫:政府怎面對樓價大升?

樓市自去年底踏入復甦階段後,會否進入一個新里程,明天會有分曉。上半年樓價急升一輪後,成交宗數減少,反映買家與賣家進行拉鋸,正為樓價的「合理」水平定位。政府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拉鋸局面已打破,樓價會否開展另一輪升勢,明天拍地後會有分曉。
市場的變化總有得益與受損者。樓價顯著回升,不少負資產人士重獲新生,很多業主都能成功轉按,令供樓利息下調,民怨因而減少,政府可舒一口氣,亦是得益者。銀行則改善了資產質素,但樓按業務的邊際利潤卻降低。發展商因市況好轉,新樓盤及貨尾單位以高價賣個滿堂紅,但同一時間,亦增加土儲重置的成本。對於沒有物業的打工一族,若擁有市場需求的技能,亦可從經濟及樓市復甦的過程,從薪金上升中獲益,但同時亦削弱置業的能力。若說會受較大影響的一群,則是既無物業又不能在經濟改善中獲加薪機會的打工仔,及被削減綜援的人士,由於面對開始上升的通脹,生活將更加困難。
面對轉變中的環境,政府應採取甚麼策略呢?事實上政府只要認清兩大點便可。首先,政府的政策應以社會的整體利益為最大利益;其次,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財富的重新分配。正如前面所言,任何市場變化都會有人得益及有人受損,政府毋須考慮誰人應得益,讓市場自行調節,政府的政策應以配合社會的最大創富能力及藏富於民為依歸,然後透過徵稅將資源輸送到需要幫助的一群。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