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內地放寬自由行,至今已逾1年,隨着內地遊客來港次數增加,購物模式亦由以往購買高價珠寶首飾,改為較廉價的日常用品,這情況在剛過去的黃金周逐步反映。化妝品、服裝等連鎖店的營業額增長,遠高於珠寶首飾。
謝瑞麟(417)市務總監陳偉康認為,近期內地開放自由行的城市相對並不富庶,令內地旅客平均消費有所減少。該公司原本預期,黃金周生意會有雙位數字增長,但最終未達目標。
相反,銷售日用化妝及美容產品連鎖店莎莎國際(178)及卓悅控股(653),營業額繼續上升,其中卓悅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90%,國內旅客平均消費為550元。莎莎發言人表示,10月1日至7日的黃金周期內,整體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0%,以人民幣交易的平均交易單價,由去年同期約550元上升逾25%至約700元,其中以人民幣信用卡及扣帳卡付款的交易額約佔五成;國內及其他地區遊客佔整體零售額約四成,本地消費約佔六成。
雖然平價消費品的銷售情況較高價珠寶理想,但並不反映內地旅客消費力下降,慕詩國際(130)以出售上班服及晚裝為主,其主席陳欽杰表示,國慶假期間,旺區分店的內地旅客比重倍增至50%,平均消費由去年的2000至3000元,大幅上升至接近1萬元。
另一時裝公司威高國際(1173)主席鄭鐘文表示,黃金周旗下分店平均單價較去年同期升30%,成績較預期升20%理想。另外,利福國際(1212)發言人稱,旗下崇光百貨在黃金周期內平均每宗消費金額較去年同期升26%,至408元,期內崇光共錄得62萬人次到訪。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認為,增長不再聚焦在珠寶首飾類別,反映自由行對本港零售業的幫助已進一步深化,亦顯示內地旅客來港旅遊愈趨方便,已不再集中在黃金周才湧港。不過,由於第四季是傳統消費旺季,加上本港經濟持續復甦,預料第四季本港消費數據將繼續表現理想。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