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殊雖然貴為美國總統,但他說話「唔經大腦」就人盡皆知,外交的言論四處樹敵,難怪有調查指出,如果全世界一齊選美國總統,克里會以高票當選。美國選民可能都明白布殊並非能言善辯,所以就算他在總統選舉辯論中表現不滯,對選民投票的意向都未必有太大影響,皆因大家對這位總統在這方面的表現都沒有多大期望吧!
談到對矽谷以至高科技的發展,這兩位候選人的立場又如何?原來布殊在從事美國高科技人士中籌得162萬美元捐獻,是克里的三倍,亦較民主黨全部候選人的總數多,捐款者更包括惠普老闆CarlyFiorinn、英特爾Craig及微軟BillGates。在矽谷從事高科技工作的人士,對兩位候選人的捐款都差不多,大概有14萬美元。為何從事科技工作的管理層會較支持布殊呢?原因相信有兩方面,首先布殊實行低稅率的經濟政策,有助小型的科技公司發展,更重要的是可能與工序外遷有關,布殊對於大小企業把工作外遷持開放態度;相反來說,克里對於工作不斷遷移到海外的態度較為強硬,大有可能會出手干預。所以,對於科技公司的管理階層,布殊自然是首選。
可能大部份美國人始終未必明白,為何布殊會這般不受國際歡迎。就算經過911、美伊戰爭後,很多美國人仍然相信使用武力才是「保護」美國的最佳方式,這種單向而幼稚的思想,正好與布殊的言論同出一轍,真是有這樣的人民才會選這樣的總統。然而,克里其實同樣也是美伊戰爭的支持者,他上台亦不代表不打仗。其實,兩位候選人同樣不明白,戰爭對全球經濟的信心打擊多麼深遠,所以小弟會認為無論誰上台也好,經濟都不會有多大起色。
另外,布殊一方面減稅,但單計美伊戰事,每月便花40億美元,政府財政由2000年有2000億美元盈餘,變成今年預計有近5000億美元赤字,若繼續下去,未來10年累積赤字可能高達2.3萬億美元,布殊相信是美國史上最「大洗」的總統了。克里雖然經常批評布殊的稅務政策,他除了開支會比布殊少一點點外,也不見得有甚麼辦法解決財赤問題。面對兩位同樣短視的候選人,小弟興幸不是美國公民,否則就頭痛了。
魯笨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