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身體的投資 - 鍾伯光博士(香港體育學院署理院長)

對自己身體的投資 - 鍾伯光博士(香港體育學院署理院長)

最近打開報章,看到幾則有關身體健康的研究調查,其中一項來自衞生署針對港人體重的調查。當中發現17.4%的整體受訪者(受訪者總人數為1748人)屬於癡肥(體重指數︱BMI>25),其中男性佔23.4%,女性佔12.7%。過重的佔16.4%(BMI23-24.9),男性(受訪者共764人)佔19.7%,女性(受訪者共984人)佔13.8%(註:BMI的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BMI=kg/m2)。換言之,整體受訪者而言,體重超出正常範圍(BMI18.5-22.9)的佔33.8%,屬於頗高的比例。

當然,BMI是一個評估肥胖的參考指數,並非百分百真正反映每個人的真正體脂情況,例如一位喜歡鍛煉身體肌肉的健美人士或力量型的運動員,其BMI往往較高,但不表示他身體脂肪量超標。但對一般平日缺少運動和身體鍛煉的人士,其評估卻可信。若果要得到較準確的身體脂肪量,可利用MRI(磁力共振)或超聲波測試,但費用較昂貴,並要到醫院或一些設備齊全的醫護中心才得到這些服務。較便宜,但又較BMI準確的可採用皮脂量度(skinfoldmeasurement),一般健身中心都有這項服務,惟這項量度要求測試員的熟練技巧和認真的態度。
身體脂肪過多可引致各種的健康問題,當中較嚴重的包括心血管病、糖尿病、骨骼和關節問題。此外,情緒和心理的影響亦不容忽視。對港人來說,肥胖的主要成因是缺乏運動,令至身體能量消耗不足,就算努力降低飲食的吸收,在體重上可能得以控制,但缺乏體力鍛煉的身體,功能亦因此而逐步衰退,不單止是心肺功能,連肌肉骨骼都退化,例如頸、肩、腰、背,甚至手腕和手肘等關節問題都在困擾着上萬的辦公室上班一族。因此,最治本的方法便是勞動我們的筋骨,所謂「用進疲退」。香港人一直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投資者,但往往忘記投資自己的身體,有甚麼比健康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