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勾結終而「合體」,涉足政壇,接近權力核心,清末稱「紅頂」,他們本非正官,但又可以戴上紅頂當上了官,部份算是有點才能,部份因各種關係,名器之濫,內幕之黑,都一一紅化了。
今時今日,中國各省市都有不少「紅頂商人」。氣數已盡者間中被揪出,雖一度活躍於商場官場,貪污公款,狐假虎威,以權謀私,與其他官商狼狽為奸,到頭來難逃一劫。紅頂亦非固若金湯。
特區中幕後有何骯髒交易?保護傘能撐多久?究竟誰在治港?多少位紅頂商人?——這是一個長篇連續劇。
不如研究一下「紅頂」淵源。清朝野史稱因私人關係寫信託人情得到紅頂曰「箋紅」;靠行賄保舉或捐銀子的曰「銀紅」;靠誣良為盜冤殺百姓的曰「血紅」;因辦理對外交涉的曰「洋紅」;因參與皇帝大婚典禮的曰「喜紅」;靠論資排隊而等得的曰「老紅」;充當(或由妻妾充當)洩慾工具曰「肉紅」。
我想添幾個:——靠肉麻逢迎歌頌的曰「舐紅」;靠嫵媚諂笑握手的曰「媚紅」;靠父老提攜的曰「牽紅」;靠變臉上位的曰「幻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