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廣播事務管理局至昨日共接十五宗關於《心繫家國》宣傳短片的投訴,觀眾針對的包括字幕、畫面及洗腦等問題。公民教育委員會再次否認短片有洗腦之嫌,但明白香港人對國家存在「有愛有恨」的情意結。
《心繫家國》短片自本月一日國慶日開始播放,無綫、亞視及有線的重點新聞時段前都會播出這套歷時四十五秒的短片。市民對短片反應不一,廣管局至昨日已收到十五宗投訴,內容包括四大類:迫人觀看、有士兵出現、厭惡及欠缺字幕,至於四類投訴各佔幾宗,政府則未能提供。
該短片由公民教育委員會資助拍攝,委員會主席香灼璣昨日在香港電台節目《星期六問責》中回應,認為有市民指短片是洗腦的說法是誇張了。香灼璣表示,委員會製作這兩齣短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加深市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及對國家的認識。委員會是傾向軟銷這個意念,不想政治化。他說,明白基於歷史原因,部份港人對國家存在「有愛有恨」情意結。
《心繫家國》推出以來一直惹來各界爭議,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張志儉在《信報》撰文批評《義勇軍進行曲》已不合時宜。他指出,歌詞唱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畫面上卻是祖國本屆奧運金牌選手在頒獎台上獨領風騷之時,真的不配合,「是否我們要以國歌提醒大家要築起血肉長城,以人的力量抵擋外來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