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br>科技日新學生上網也是罪?

傳訊四圍炳:
科技日新學生上網也是罪?

香港表面經濟復甦,失業率稍回落,但仍然人心虛怯,缺乏安全感。你看,保本基金已經不再保本,保險箱已經不再保險,叫我們怎看這個社會。在成年人眼中,連小孩子上網也放心不下。

電腦已漸成為必需品
日前有報章大字標題指:「兩成學生日蕩網海5小時」,並引述社工說一般人每日上網逾4小時已影響正常生活,「算有嚴重問題,要注視」。一個青少年團體公布一項調查結果,近半受訪初中學生每日上網3小時以上,更有22%日花5小時上網,主要玩ICQ和網絡遊戲。而且,受訪學生曾與網上認識的陌生人相約外出,當中約七成表示曾受到「傷害」,包括性騷擾、性侵犯及騙財等。這篇報道帶有強烈批評的成份,大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況味。
我們要討論學生上網是否太多,網上交友是否容易受騙這些問題時,不能抽離現實世界,我們要先問問自己正處身甚麼的世界。所謂的資訊科技革命或知識型經濟,絕不是一個口號,它已經落實到我們身上;在社會工作的成年人,必定發現目前對着電腦的時間,較十年前多很多倍──過往看一份一份的文件,現在是閱讀着螢光幕上的電郵,為甚麼從來沒有人投訴成年人花太多時間上網?世界已經變了,難道我們還要學生們視上網為惡行?

應了解5%沒上網原因
在成年人世界,有關使用網上銀行受騙的新聞經常發生,電腦被入侵而喪失資料的用戶比比皆是。青少年在網上遇上的「傷害」,絕不會多於成年人世界。可能,不少人心態上仍視互聯網為一種「玩具」,青少年人要懂得節制,否則「玩物喪志」。
筆者認為,這項調查最重要的結果是發現5%受訪初中生「沒有使用互聯網」,假如屬實,才叫人吃驚。目前,中小學已經有十分齊全的電腦設備,公立圖書館和社區數碼站等也設有免費上網服務,莘莘學子沒有理由接觸不到。不知這項調查有沒有跟進上述「沒有使用互聯網」學生的詳情呢?例如家中?學校是否有用電腦、家庭收入水平或面對甚麼困難等。若有這些資料,對我們了解香港目前「數碼鴻溝」問題有很大幫助。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