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兩大議題 - 李怡

李怡專欄:兩大議題 - 李怡

緊接着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之後,副總統候選人的辯論又再登場,結果是共和黨又輸了一仗。
辯論的議題仍圍繞着伊拉克、反恐和美國經濟。經濟議題歷來都是美國大選的主題。九二年克林頓挑戰在任總統老布殊時,老布殊捧出海灣戰爭的戰績作為競選議題,克林頓則咬住經濟議題,並贏得了選舉。克林頓事後說,「笨蛋,議題應該是經濟!」
由於三年前九一一所造成的人心震撼,這次大選幾乎是多年來首次讓國家安全問題凌駕在經濟問題之上。一九八○年列根挑戰卡特時,憑一警句:「你們是不是比四年前過得更好?」打垮了卡特。令天,美國大選議題除了以上這一句之外,還加了一句:「你們是不是比四年前感到更安全?」
四年前沒有九一一,當然不能作準。但九一一帶來的美國人民對恐怖主義的恐懼,卻給布殊營造出一種不畏困難、堅定果敢的領袖形象。他的疾惡如仇、一意孤行的語調,給美國人民一種信心,覺得只有他才能保護國土安全。在電視辯論中,他和切尼都攻擊民主黨在攻伊的問題上態度飄忽。克里的回應是:「你是堅定的,但同時是錯誤的。」

布殊的反恐政策確實是堅定的,但是否正確呢?美國國務院的報告承認全球恐怖活動是愈來愈多,而不是愈來愈少。最主要原因,是美國攻伊之戰不但分散了反恐的目標(並非針對拉登及阿蓋達組織),而且也破壞了國際反恐聯盟。事後證明,伊拉克根本不擁有大規模殺傷力武器,而侯賽因與阿蓋達組織的「勾結」也全無證據。攻伊造成歐盟的分裂,法德的離心,卻激起伊斯蘭世界的怒火,大量恐怖主義活動指向支持美國出兵的西班牙、土耳其、澳洲。最後,留下一個四分五裂、無法運作的伊拉克。

經濟議題,布殊政府更是乏善足陳了。克林頓任內致力社會福利制度改革及政府預算赤字縮減,他的「七年平衡預算計劃」不但平衡了預算,更締造五萬八千億美元的盈餘,維繫了美國經濟在九十年代的繁榮。然而,這一家當卻被布殊敗清光。他的減稅措施和攻伊戰爭帶來巨額赤字。攻伊戰費超過九百億美元,減稅則只是嘉惠富人,減掉的四千億稅收並沒有刺激消費,也沒有促進投資。人口普查局的報告指出,布殊上任三年來,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的人增加了四百三十萬,流失了一百多萬個工作,從而使沒有健保的人多了五百二十萬,達到四千五百萬人。布殊承諾,減稅可促進投資、創造就業,看來是落空了。美國政府預算,從克林頓時代的五萬八千億盈餘,短短三年,變成五萬億美元赤字,創下歷史新高。
兩大議題中的經濟議題:「你們是不是比以前過得更好?」對許多美國人來說,答案相信是否定的。
兩大議題中的安全議題:「你們是不是比九一一時感到更安全?」答案就因人而異了。相信布殊的堅定果敢的人,可能會感到「更安全」;但從美國在世界挑起的矛盾,以及反美之聲處處聞的情況來看,無論身居美國,還是拿美國護照到世界各地旅行,又豈會比三年前更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