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旅行的年輕人,「吉野家」是一間經常光顧的舖子,到處都有分店,貴牛肉吃不起的話,那裏的又便宜又美味,等於是美國的麥當勞。
當然,他們用的是美國進口的廉價牛。自從一八九九年創業以來,生意滔滔。但是因為美國瘋牛症的關係,政府停止輸入,牛肉飯改為豬肉飯,收入大減,至今虧損了三十億円。
店裏的人還是頑強做下去,他們笑着說:「不會比上次的風波更慘。」
指的是八十年代投資過熱,一連毫無秩序地擴充了幾百家店,全線差點破產,後來得到一個大財團的支持,才渡過難關。
最初是由一個叫松田榮吉的人開的,他從大阪跑到東京的日本橋來賣牛肉飯,日本人開店,多數用自己的姓氏,而為甚麼叫吉野呢?松田說吉野是他的家鄉,故以此為店名。但根據他的鄰居和當地人,松田出身的地點,周圍都沒有一個叫「吉野」的地方。
關東大地震之後,吉野家從日本橋搬到築地魚市場附近,一代傳一代,到目前全國有一千零八家店。
我最近又去吉野家吃飯,試試他們賣的豬肉行不行。見餐牌上也有牛肉鍋賣,原來是由澳洲進口,就各要了一客。
豬肉飯的配料和醬汁,製法與從前的牛肉飯一樣,但是吃了下來,感覺一點也不同。豬肉很硬,可以說是相當難吃。
牛肉鍋更是糟透了,肉有一陣奇異的臭味,本來澳洲牛還是吃得過的,但他們進口的不知道是甚麼雜種,難於嚥喉。
店裏還是有客人的,沒有那麼擁擠罷了。不好吃歸不好吃,還是便宜嘛,只有收貨了。
日本人做生意看得較長遠,投資者也抱着相同希望,等待美國牛肉重見天日的來臨,學日本人說:「吉野家,努力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