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如欲擒之必先予之?

國際視野:如欲擒之必先予之?

油價再創新高,紐約11月期油價突破52美元(1桶.下同)。這個世界認真玄妙,當一件事情發生後,總有接踵而來的消息支持,例如石油,4、5年前價格低至10美元時無人「問津」,亦無人提及未來需求會大量增加,直至油組痛定思痛坐下來重組卡特爾(Cartel),精明之士已察覺到並非坐低飲杯茶、食個包那麼簡單,油價冉冉上升,到近期更是火紅得要命。

天災人禍推高油價
奇怪的是除美日歐等大工業國如常進口(其實歐洲耗油不增反減),加上中國和印度的「突然」崛起令需求有所增加,導致供求秩序有點亂之外,連個「天」也來湊湊興幫「上」一把,墨西哥灣過去數星期接連受颶風吹襲,令該區油產量大幅減少,美國某州9月便刮大風雪,氣象局預期今個冬季非比「尋常」,冬季原油庫存已處低水平,再受颶風拖累下降,可謂屋漏兼逢夜雨。
天災固然推高油價,人禍亦不遑多讓,委內瑞拉局勢動盪,尼日利亞石油工人醞釀大罷工,俄羅斯油公司尤科斯事件危機暗藏,伊拉克屢傳恐襲爆炸,油組產能又話「頂角」,美國區區一兩個百分點的石油庫存增減數字也被利用作藉口(威力大過油組),大戶炒家、對沖基金當然不會放過機會,樂此不疲舞上舞落,每日數以百億美元計之石油買賣資金何去何從,握住石油一瓣,已成為主宰股、債市浮沉的命脈。
「彭博」專欄評論員林恩(MathewLynn)指油價大升並不是由炒家引起,那麼肯定是「天作弄人」!令人費解的是包括油組主席、美財長斯諾、歐盟能源專員帕拉西奧(LoyoladePalacio)、德國經濟及勞工部長克萊門特(WolfgangClement)等都高喊是人為炒作,但卻無計可施,難道通曉中國人之哲理──如欲擒之,必先予之?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