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漁翁撒網非發達之道

投資學堂:漁翁撒網非發達之道

早前好友麥教授在其專欄一連寫了多篇關於「72法則」的應用方法,令筆者「醒」起另一個以「數字」為名稱的財經理論──「80/20法則」。
筆者在求學時期曾讀過「80/20法則」,但早已還給老師,直至上月在大阪開會時,某位美國的財經專家以此為題,作了一個presentation,令筆者憶起此理論。
「80/20法則」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VilfredoPareto於1897年發現的,其大意是指80%的產出,是來自20%的投入。現舉一些簡單例子,好像某些公司,其80%的營業額,是來自20%的客戶,類似現象確實出現於不少上市公司身上。
此外,某些國家、特區亦出現「80/20法則」,好像它們80%的財富,是集中於20%人口,此現象各位可有似曾相識之感?
至於在股市中,查實股市在一年中的80%升幅,很多時是集中於20%的交易日出現,其餘時間不如放假更佳。另一方面,在我們常用的電腦中,其實我們80%的時間,只運用其中20%的軟件。例如筆者的電腦,雖然有不少軟件,但用來用去都是以InternetExplorer上網,及MicrosoftWord看文件而已,其他軟件真是很少用。據聞早年BillGates亦是察覺此一點,於是集中「火力」開發這常用的20%,才令他得以突圍而出。

重鎚買兩三隻更可取
心急的讀者可能問,「80/20法則」如何可運用於投資上?各位不妨回憶一些在股市賺錢時的美麗時光,可有察覺閣下持有的股票組合中,大部份賺的錢是來自其中20%的股票?其他股份不蝕本已是萬幸啦。好像由年初至今,閣下買了10隻股票,今年賺的錢,很大機會是來自當中的兩三隻而已,其餘股份,希望沒有買過。
傳統智慧講,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入一個籃子內,但這樣你肯定不會發達,因為雖然風險少了,但回報「通常」亦少。「80/20法則」的智慧便是小心揀一個籃子,然後集中火力,把資本放進去,跟着便經常密切注意其動態,例如揀兩三隻好股,其回報較漁翁撒網為佳。
著名投資家PeterLynch曾指出,揀選兩三隻優質股,其回報往往較持有大量不同股份的基金為佳,正如滙控(005)過往多年的累積回報(包括以股代息),肯定跑贏不少基金的股票組合。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