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保險箱 - 陳也

最後的保險箱 - 陳也

內地揚州市有個書刊特賣場,堪稱全國至平,書斷斤秤賣,三元一斤。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黃金」價格卻賤過泥。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標價十元有三斤,「人肉」跌破「牛肉場」底價,這塊「玉」在內地人眼中,比爛瓦更不值一文。
將書當豬肉般斷斤販賣,是一齣城市荒謬棟篤笑,夠悲天憫人的。可是,銀行把保險箱當廢鐵,送去堆填區壓毀,這種事發生在香港,你就笑不出來。
分明剃美化香港為AsianWorldCity的政府部門的眼眉。
為了執生,顧客要比銀行更快採取緊急應變措施。,唔怕一萬至怕萬一,保險箱出事事件有可能食過翻尋味,顧客要懂得自行判斷,避免損失,例如:
一、保險箱其實跟保險套一樣有風險,所以有人戴兩個保險套行事,但沒有人用雙重保險箱,以後要認真考慮用保險套套住保險箱。
二、你以為保險箱夠保險而沒有為保險箱另買保險,嚴重低估保險箱的高風險。但保險公司亦有可能出事,投保冇保障,為了保存你珍貴的財物,最好動手術將物件保管在身體。(只適用於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有廢柴傾向的千祈咪試,因為難保會被家人當你廢人般棄置。)
三、銀行會被人打劫,保險箱會被當廢鐵。命硬的你,買了金勞怕打劫唔敢戴,放入保險箱又慘變廢鐵。命中注定與金勞無緣,不如冇買,咁就自然無險可犯。做人遲早都會歷盡風險走入人生最後一箱,急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