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王家衞的電影,除了兩部:1994年的《東邪西毒》,與十年後今日的《2046》。
電影名字厲害,攝影與美術依然精采,配樂媲美《花樣年華》與《春光乍洩》,劇情近乎一塌糊塗。說電影的主旨是講述愛的遺憾,在我看來更像是在講述一個花花公子的無病呻吟,為扮有型強說愁。在2046(第五十年的開始)與2047(第五十年的結束)之間刁橋扭擰,故弄玄虛,引人深思,卻想不出一個具體意義來。日語在房間2046中響起有何含意?人們前往那個叫2046的地方(我把它理解為大時代終結前的處境)尋找回憶,緬懷過去,一去不返,偏偏深情的木村拓哉又能夠輕易回來,因為他明白了「心有所屬」的道理。透過木村拓哉,現實世界中的梁朝偉也想通了,明白到「愛,無可取代」──恰如在我們體內流着的民族血,五十年不變,一百年也不會變。是這樣嗎?算了吧,我無非在對號入座,自尋煩惱。
《2046》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它像一幅collage,上面拼貼了章子怡、王菲、鞏利、劉嘉玲、木村拓哉的哭泣臉。
它也像一間college,在教授各種哭泣技巧:熱淚盈眶、淚盈於睫、涕淚交流、哭笑不得等,由一眾演技精湛的演員輪流上場示範。眼淚掉下來了,Cut!Next!手法猶如在剪輯動物紀錄片中的珍貴片段,難怪攝製經年。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木村拓哉的分叉淚,從一隻眼睛可以同時流下兩行眼淚。觀眾受感染,演埋一份,望着銀幕欲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