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民
立會選舉完畢,董特首表示對結果感到comfortable的時候,我卻開始為未來特區的局勢感到憂慮。
短期來說,民主派要推動○七、○八雙普選,在議會內外未有足夠實力下,成功機會渺茫。如果民主派能退一步,連同自由黨和民建聯呼籲中央於二○一二年普選特首,在現時強調合作的氛圍下,中央要斷然否決各派的共識反而有難度。
不過民主派既在競選期間,承諾爭取○七、○八雙普選,並獲得超過六成選民支持,恐怕短期難以後退。可見「政改年」與「選舉年」重叠,難免增加政治協商、尋求共識的難度。
中央一天對普選不作任何承諾,目下的政治改革難度愈高。民主黨已表明杯葛政改諮詢,而前綫、張超雄、大班及長毛等更激進的民主派,對在人大常委圈定的範圍內談政改更無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是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在無法取得三分二立法會議員支持下夭折,政制原地踏步。
假如經歷兩次七一遊行後,特區政制毫無寸進,明年七一又有多少港人上街?為了避免再一次政治衝擊,特區政府最少要提出一套令部份民主派議員可以接受的政改方案,而四十五條關注組、衞生、會計、醫療界議員,再加上劉千石,將會是重點游說對象。
最近傳出政府考慮邀請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加入行政會議,此舉對減少政改和施政的阻力將起關鍵性作用,亦是特區管治模式的一大突破。問題是這批相對溫和的民主人士,亦需要一個過程尋求港人的諒解,才能放下○七、○八雙普選的包袱。如果中央再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為政改拍板,恐怕只會把他們推向反對一方;如此一來,未來一年,特區仍會在漫長的政治爭論中度過。
不管這次政改的結果如何,有關普選的議題仍會再次困擾特區。香港民主發展網絡在去年七月十三日的群眾集會中,首先提出爭取○七、○八雙普選,因為我們計算過,如要進行一個廣泛、謹慎的公眾諮詢和立法程序,必須有兩年多的時間,所以要在○三年便向社會提出這個議題。
如果○七、○八普選無望,民主運動必然鎖定二○一二年作為目標,要求特區政府在○九年開始政改諮詢。
要達此目標,民主派必須在○九年前造勢,○七年初的特首選舉和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及○八年的立法會選舉,將是重提政改的最好時機。可見由現時至一二年前,只有○六年和一一年部份時間可以免於政制爭論,其餘時間各派將難免在體制問題上糾纏,其劇烈程度則決定於政府的管治質素和民眾的政治意識。
但特區面對的是眾多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問題,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去建設一個中國最文明的城市,令港人生活幸福,而不應將精力虛耗在基本的遊戲規則上。但中央一天沒有這種體制改革的視野,唯唯諾諾的特區政府只會見日過日地應付目下的難題,將明日的紛擾留給明天。
……………………………………………………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