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實習醫生疏忽 顧問醫生免受罰<br>三次輸錯血醫局卸膊遭炮轟

指實習醫生疏忽 顧問醫生免受罰
三次輸錯血醫局卸膊遭炮轟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委派的調查小組完成威爾斯親王醫院輸錯血事件調查,報告直指負責抽血的實習醫生,由於未有進行病人確認步驟,引致受害人在一日內三度輸錯血;報告建議向該實習醫生發出嚴重警告,但未有及時發現輸錯血的顧問醫生卻毋須承擔責任。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批評,醫管局將輸錯血責任推在一名實習醫生身上並不公平,並認為顧問醫生亦須因判斷錯誤而受罰。 記者:盧文烈

七十四歲女病人上月七日因貧血到威院治理,翌日早上院方為她輸血期間,發現她出現發燒及抖顫等症狀,遂立即停止輸血,並把餘下的血液送交血庫檢查。顧問醫生其後再評估女病人情況,認為她臨床反應正常,同日下午再先後兩次為她輸血,直至九日血庫證實血液配對錯誤,本屬O型血的病人被輸入B型血。

顧問醫生指正常
報告直指,負責抽血的實習醫生由於未有核對病人資料,引致錯失,建議向他作嚴重警告,若再犯會被解僱。調查小組認為,該醫生事發當日身體不適,可能是造成無法集中精神的原因。調查小組主席、醫管局新界西聯網總監張偉麟承認,上月七日早上,威院有一名實習醫生請假,令該犯錯實習醫生工作量增加,到晚上他又要繼續當夜,但因抽錯血發生在黃昏,故有關錯失與工作量無關。
他又稱,當時顧問醫生是根據病人臨床情況,判定病人輸血後症狀屬正常,雖然其後病人向小組反映她在輸血後曾出現骨痛及氣喘等嚴重症狀,但小組不能單憑事後資料而判斷醫生有錯失。該女病人現時情況穩定及康復中。

病人團體稱不公
調查小組向醫管局提交六項建議,包括引進新科技加強確認病人身份、發放以症狀為基礎的輸血指引及加強與病人家屬溝通。醫管局強調定會執行上述建議,並向受害人致歉。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批評,醫管局將輸錯血責任推在一名實習醫生身上並不公平,並認為顧問醫生亦須因判斷錯誤而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