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到了《2046》。
五十年不變,但有甚麼是不會改變的呢?於是有了《2046》。一個這樣精采的點子究竟可衍生出甚麼影像及故事呢?所以幾年來一直期待《2046》,終於看到了。
不枉王家衞導演多年來的教育,大部份觀眾都很明白購票入場買的是甚麼,大家都很安靜、很有耐心,不會要求三分鐘一個笑位,五分鐘一個掌位。看《2046》有點像看《倚天屠龍記》,在《射鵰》及《神鵰》出現過的,在《倚天》中也會出現;在《2046》中,《阿飛》與《花樣》都有出現。
看至某處,女伴突然輕聲地說了聲:「討厭」,她的意思是為何王導演會那麼討厭,對愛情了解得那麼透徹,那麼懂得愛情。《2046》的總結感很強,不知道王導演的下一個朝代會是甚麼?是否真的是《葉問傳》?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2046》的英文名也是《2046》,向來王導演的電影的英文戲名都能提供更深一層的意境,中英對照有更深的體會(《旺角卡門:AsTearsGoBy》、《阿飛正傳:DaysofBeingWild》、《重慶森林:ChungkingExpress》、《東邪西毒:AshesofTime》、《墮落天使:FallenAngel》、《春光乍洩:HappyTogether》、《花樣年華:IntheMoodforLove》)。剛在報紙上看到已故著名攝影師埃夫登的一句名言:「我的人像照關乎我自己多於我所拍攝的人。」讀後,似對王導演的電影明白得多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