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為(MichaelC.Davis)
香港憲制及選舉的根本架構,一直務求偏袒北京所委任的特區政府及其支持者。北京要求香港的民選議員宣誓效忠《基本法》,當然合理。
香港的問題在於:北京對政治忠誠過度重視,又採取各種措施,為求在立法會取得全面支持。大家希望北京有更寬容的態度,遵守《中英聯合聲明》及國際人權法,履行民主及人權的基礎承諾。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香港有權實行高度自治,民主及基本民權亦依照國際標準,從而受到保護。中國要求國際社會支持「一國兩制」模式,亦即是鼓勵國際社會關注這些承諾有否得到實現。
立法會在政治上軟弱無力,是民主改革刻不容緩的另一項原因。立法會現時無權為公務政策提出草案,也不可以提出需要耗用公帑的草案。因為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議員必須分組投票,議員若要提出討論香港公眾關注的問題,就更縛手縛腳。
《基本法》在這方面本來有補救辦法:由○七年開始,選舉方法及草案的表決方式都可以改變。近期在政治改革問題上發生的爭議,源自這些關於改革的條文。民主陣營鼓吹民主改革,北京政府卻否決,令香港對本身的政治前景普遍出現分化。在最近幾個月,這些爭論誘發了大陸方面的嚴重威嚇,並且持續到剛結束的選舉。
考慮到「一國兩制」的前景,香港顯然即將需要確立具體的改革時間表。如果不作出改革,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看來會繼續減低。政府的正當性因此會不斷下降,以致經常要應付危機,亦會猶豫不決。本地及中央官員不要沾沾自喜,以為應屆選舉的結果沒有「出軌」。他們應當承認需要推行政治改革,以免進一步減弱民眾的信心。對政治改革躊躇不前,香港就可能要付上巨大代價。
香港顯然相當適合全面的民主發展,因為其公民參與和經濟水平,對民主進程十分有利。假如香港不能明確地步向改革,就很可能會失去這個有利位置,政治危機持續不斷的局面亦會出現,令公眾對政府信心盡失。
目前,中國政府對民主制度及民主派的憂慮,似乎是民主改革的唯一障礙。我相信,北京與民主陣營增加接觸是補救方法。應當促使中國的領導層、香港政府及親北京的政治人物,對民主制度和民主派更包容和寬容。壓抑香港的政治發展,代價已經是政府無力管治、以及香港在政權移交後出現連串危機。
沒有經過民主程序取得認受性的政府,一味依賴沒有民意基礎、唯命是從的立法會議員,以致屢次明顯激怒香港民眾。○三年,《國安條例草案》導致大規模抗議遊行,○四年亦有民主大遊行,都是特別顯眼的例子。容許更大參與的民主管治制度,對香港及中國都大為有利,亦可以更有力地回應本地及國際社會對人權狀況的關注。加強政府的民意基礎,看來是香港民主進程的下一步。北京政府應採取這種態度,為全面民主制訂明確的時間表,並及早推行有關改革。
……………………………………………………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法律教授、美國聖母院大學法律學院訪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