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切勿斥責 應認同孩子感受<br>開學恐懼症若持續須輔導

父母切勿斥責 應認同孩子感受
開學恐懼症若持續須輔導

【本報訊】令小朋友樂意開開心心上學去,有時是一項甚為艱巨的工作。新學年、新同學、新老師……,令部份學童出現「開學症候群」,或俗語所指的「開學恐懼症」,焦慮、吵鬧、哭叫、拒絕上學的叛逆情緒令父母傷神。有兒童心理學家表示,這類症狀會在九月開學後兩至四周陸續出現,若焦慮哭喊問題持續到十月,父母需要考慮為子女尋求專家的輔導。
記者:譚暉

邁步兒童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朱嘉麗說,學者將小朋友這種反叛情緒,稱為「兒童期驚恐焦慮疾患」(PhobicAnxietyDisorderinChild)。在九月中、下旬開始,陸續有家長向兒童心理學家求助,查詢如何可讓子女自願踏入校門。
她舉例說,一位剛升上幼稚園低班的三歲小妹妹,開學首三天看似沒有情緒問題,但一周後她變得不願上學,每天總在校門外狂哭二十多分鐘、早上不願起床、扭計不吃早餐、不穿校服,媽媽千辛萬苦哄得她踏入校門後,壓力大得連自己也哭了。
令人關注的是,女童入讀幼稚園前,一直有參加幼兒學前遊樂班,更是班上的活躍分子;後來父母替她找到一間全英語教育的幼稚園,同學多是外籍小孩,結果令她對新環境百般抗拒。
另一個案例是一名升讀小五的資優女學生。朱嘉麗說,小女生在校內以聰明著稱,但卻因此被同學改花名取笑,去年已不太願意上課。今年開學後問題更嚴重,脾氣很差、大吵大鬧,開學兩周以來她只上了兩天的下午課,校方一度考慮要記她大過,結果需要由心理學家去信校長,證明她有情緒問題。

忌罵孩子「無用」
朱嘉麗表示,學童在開學兩周後才出現恐慌情況,主要是初時每天上課的時間較短,而令他們無法面對或適應的事物及問題則不斷累積,就像雪球般愈滾愈大,學童的情緒問題遂浮現出來;學童開學初期的情緒問題一般會漸漸消失,但若叛逆的情緒持續四周,則或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技巧疏導他們的焦慮。
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則說,升讀幼稚園、或由幼稚園升讀小一的學童,抗拒學校的情緒較為明顯,父母切勿斥責、或用高壓方法阻止小孩哭喊,更別動輒罵孩子「無用」;相反應告訴小孩,父母認同他們的感受,例如說「媽咪知道你有好多功課要做、好多堂要上」,然後再帶出讓孩子開心的訊息,如「大個仔,可以自己帶飯盒返學校食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