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美英
胡錦濤終於從江澤民手中接了中央軍委主席的棒,北京會否軟化對香港民主發展的立場?
北京今年四月宣布,香港○七年的行政長官及○八年的立法會選舉,不實施全面普選。胡錦濤雖被譽為溫和改革派,仍不大可能推翻此決定。北京有此一舉,主要基於黨高層的兩點顧慮:其一,香港全面民主化之後可能脫離北京控制;其二,香港民主化或形成骨牌效應,促使內地人民質疑共產黨管治。胡錦濤既希望透過改革來維繫(而不是削弱)黨的主導地位,很可能因應上述的顧慮,維持否決雙普選的決定。
不過,胡錦濤需要展示其施政手腕這一點,或有助北京與香港民主派展開對話。若雙方始終互不理會,國際社會難免覺得中國的政治改革前景黯淡,從而對所謂「和平崛起」的說法更感疑慮。屆時國際輿論的批評可能升溫,掩蓋了○八年北京奧運──中國視之為標誌着國力騰飛──的聲勢。考慮到這些因素對其管治威望的影響,胡錦濤理應有興趣與香港民主派會面。
若他考慮這次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可能更希望與民主派溝通。首先,民主派並沒有取得過半數議席,意味着直選不一定使民主派大勝。既然直選並不可怕,胡錦濤或更願意與民主派討論香港的民主發展。
其次,這次選舉的投票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點六,創歷屆新高,顯示香港人仍然強烈渴求政制全面民主化。若胡錦濤不會見民主派,回應港人的訴求;經受特區政府連番失誤的香港人,或會在每年七一均上街遊行,爭取全面普選。
不過,即使胡錦濤願意與民主派對話,仍有一個關鍵問題:民主派能否團結起來,形成統一立場?部份民主派人士堅決認為,應向北京爭取推翻人大常委今年四月的決定。至於幾位剛獲選的民主派大律師,則似乎認為可以斟酌。
我認為,泛民主派必須抱持策略性的靈活態度。既然北京對香港民主化有兩點顧慮,泛民主派愈急切推動盡早實施普選,北京就愈感受到形勢嚴峻,繼而祭出尚方寶劍──按《基本法》,北京有無上權力,可限制香港的政治發展,提早扼殺民主派的美夢。
理論上,民主派可以用發動大規模示威、導致社會動盪,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但無論現時抑或可見的將來,這策略都不會有公眾廣泛支持。大多數香港人都非常務實,希望維持現有的法律制度,保障繁榮穩定。
民主派應該力求以對話釋除北京的疑慮。既然北京在○七及○八年雙普選問題上不容退讓,民主派應放棄此訴求,但同時要求北京作出相應讓步,即保證一旦落實全民普選,應該廢除間接選舉,讓港人以直選方式選出行政長官和所有立法會議員。
我強調這一點,因為香港政界沒有人提及。嚴格來說,「全民普選」意謂所有符合投票年齡的選民都有投票權。民主派的目標是全面民主化,而沿用間接選舉──由選民選出的代表再投票選出公職人士──並不能達致這個目標。
近期調查顯示,香港政壇中很多人(包括親北京陣營)反對在○七及○八年落實普選,但同時支持順延至下屆即二○一二年實施。「一二普選」既有廣泛支持,可能促使中國領導人認為不失為可以考慮的方案。將普選的訴求推遲四至五年,以換取「普選加直選」,似乎可以接受。
有航海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正面逆風的環境下,船隻無法向前航行。民主派要抗衡北京的壓力,帶領香港邁向全面民主,必須以圓熟的技巧,將船隻控制至目前情況下前進的最佳角度。在民主步伐問題上,民主派與北京若停止爭拗,有助建立互信基礎,那正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的關鍵。
……………………………………………………
作者為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