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集運(2866)今年6月以每股3.175元招股,近期正式浮水,現價3.35元,較招股價高出5.5%。上次推介中集,在上月17日。
■04年(12月年結)上半年,中集營業額98.94億元(人民幣.下同),增55%;純利15.25億元,大增2.9倍,每股盈利由0.14元大增至0.38元。期內平均運費上升10-15%。油價高企,未有影響。
中集透過鎖定油價、控制存油、有效控制航行速度及調整班期,及選擇相對較低的加油港等措施,半年累計節省燃油費用約1.67億元;上半年支付油價實數11.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3億元,只是因為經營運載集裝箱(貨櫃)業務大盛,上半年完成載運量169.7萬TEU(標準貨箱單位),大增33.6%。
■中集預期04年下半年運費再升5-10%。以此推算,下半年業績不會較上半年遜色,全年盈利預測31.50億元,較6月招股預測的29.50億元超出7%,每股盈利0.62港元,現價預期PE5.4倍。
Bloomberg編有1個名為「Bloomberg亞太區運輸指數」的指數,成份股38隻,為亞太區居領導地位的運輸股,總市值12600億港元,平均往績PE22.9倍,04年預期16.7倍。中集是該指數成份股之一,預期PE5.4倍,較亞太區同類成份股折讓高達68%!
■中集在全球同業中排名第10大,在中國排名第2大,如此地位,預期PE非常偏低,可能「反映」集裝箱航運業明年中以後見頂。十居其九的大行分析報告,如出一轍,都認為集裝箱航運業明年見頂,相關公司06年盈利下跌。然而,中集仍在不斷擴大船隊,已額外訂購24艘船舶,及同意新租13艘,估計運載能力至04年底增至25.7萬TEU(較招股時上升19%),至07年底再增至43.4萬TEU(較招股時大增101%)。
究竟是身為行內人的中集管理層無視風險或眼光準確,還是身為外行人(相對於中集管理層)的「分析員」眼光準確?明年以後將有答案。公道的說,通常是行內人的眼光,遠較行外人準確。叫「分析員」去管理滙豐控股(005),他們搞出來的成績,有無可能勝過龐約翰(滙控主席)?
●中海發展(1138)經營石油、煤炭為主的海洋運輸業務,控股股東是「中國海運集團」。中集的控股股東亦是「中國海運集團」,所以與中海發展屬姊妹公司。中海發展上周創出6.65元新高,預期PE14.2倍。7月掛牌的散裝貨輪公司太平洋航運(2343),股價亦強勁,現價3.375元,較招股價2.5元高出35%。
中集預期PE僅5.4倍,股價只高出招股價5.5%,在中海發展與太平洋航運「拉拉扯扯」下,將向高位進發。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