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九八年開始興建的國際太空站,本來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太空計劃,共有十六個國家參與,單是起居室和實驗室空間,大致等於兩架波音七四七飛機的乘客機艙總和。偏偏這個宏偉太空站,實際上淪為垃圾站,給各種有用沒用、大大小小的東西物件霸佔空間。
太空站的「垃圾」多的是,霸佔最多空間的要數棄置了科學實驗架子、壞掉的運動器械及其他機器、破舊了的太空衣。還有就是十多件太空船與太空站會合用的儀器,它們全都要送回俄羅斯航天局修整再用,俄羅斯航天局負擔不起製造或買新的。
大塊頭物件外,是零零星星的小東西:多卷未沖曬IMAX電影菲林,全都用水袋小心裹着,以免受輻射損害;太空人必定捨不得扔掉的私人物件,如親友送的紀念品,他們思家時就靠它們解思鄉之愁。
在太空站上,太空人要「很有創作力」善用空間。太空站行動主任蓋耶說,那就像他十一歲女兒最近買了層板、抽屜,將快要擠破的衣櫃大整頓一樣;「唯一不同是太空人不能去家具店買材料,要用太空站上現有的物資。」
太空站有垃圾爆滿之患,前太空人的鮑爾索克斯認為,禍根在哥倫比亞號慘劇前已經種下。「不是因為我們要許多衣服或儲糧,我們也沒有亂七八糟。而是我們想有許多後備品,要額外太空衣,要額外零件修理太空站外部件,以備不時之需。」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