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傭為報復僱主刻薄,發生「經血湯」事件,把染有經血的廁紙扔在鍋裏替主人煲湯,赫然成為中文傳媒頭條。
香港的「中產」與外傭的關係雖不曾有五十萬人大遊行,一向外弛內張,經此一役,以後恐怕更缺少信任基礎。由即日起,全港僱主小心,凡由外傭手烹的番茄湯、豬紅,以及她全力推介聲稱是家鄉名菜的「菲律賓血鴨」,皆不宜沾唇。
豈止如此。日後聘外傭,應指明只請已經停了經的中年外傭。未屆中年而曾患子宮癌者,經本地醫生檢驗證明,只要做過切除手術,也可以放膽聘用。
真的無可選擇,外傭年輕力壯,生理正常,就要僱主多費些神。在僱傭合約說清楚:為保障僱主健康,外傭必須向僱主申報每月生理規律的日期資料,在每月最後一天,向僱主排列展示其本月用過的每一件貼身物品,由僱主手持一把火鉗、揑着鼻子詳細檢查。
但是,外傭如果真要報復,實也防不勝防,因為她每星期天到皇后像廣場,一面啃雞腿,一面還可以跟姊妹們商量,為抵抗僱主侵犯人權的迫害,彼此交換一兩件來頂包充數,難道僱主要另聘婦科醫生和驗血師分辯真偽?不如就在月中突擊檢查。如發現所僱用的Maria在填報的每月警戒期內,貼身物品無故失蹤,可不問情由,馬上報警,視同違約,扭送移民局解聘遣返。這樣不但可以杜絕詐騙,加強打擊力度,還可以防止星期天的皇后像廣場發展成一個二手衞生巾交易的跳蚤市場。
不過最有效率的防範,還是在僱傭合約裏規定:外傭的衞生棉由僱主提供,連火鉗和檢查時間成本在菲傭的三千六百元工資中扣除。為了防止做手腳,外傭的衞生棉可以繡上僱主的姓氏,例如僱主叫鄧太,就繡上一個藍色的「鄧」字。如果姓張姓陳,缺乏特色,則應把僱主丈夫的全名繡上。例如陳太的老公叫陳志明,業高級行政管理人員,則衞生棉上繡是PeterC.M.Chan,BScHonours(HKU),MBA(Havard),那就不怕外傭們胡亂交換冒充了。
當然,一味突擊檢查,也不是辦法,由僱主負責提供衞生巾的CEPA優惠也沒有用。治本之法,是加強主僕之間的溝通,例如在主人家老太太做八十大壽時,不要只要求外傭做牛做馬,可以邀請她一起唱生日歌、吹蠟燭,讓外傭在這一天也有當家作主的自豪感,那就可以主僕團結促和諧,以後外傭身上濃於水的血液自會好好地停留在適當的地方,不會再出現在湯鍋子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