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駕馭「緊張」發揮潛能

專家之言:駕馭「緊張」發揮潛能

踏入十月,學界各項賽事將陸續開鑼,現階段應是同學們密鑼緊鼓進行練習或訓練,以期望能於比賽中發揮理想水平。上周筆者在觀看一項劍擊比賽時,其間聽到一對母女對話;母親正在安撫女兒不用過份緊張,只須用平常心比賽便行。筆者有感現在的子女幸福多了,父母的關懷無微不至,連參與比賽也陪伴在側;反觀自己,在十多年的運動員生涯中,父母觀看比賽的次數,大概只有兩三次吧!
比賽始終有別於練習,難免產生緊張情緒。不過,「緊張」絕不是洪水猛獸,我們應對它有多點認識,並學懂好好利用它。事實上,緊張與運動表現呈現一種「倒U」型關係;如在比賽中緊張程度偏低,則處於鬆散狀態,難以集中精神應付比賽,運動表現差是理所當然的事。相反,緊張程度偏高會影響思維及分析能力,同樣會嚴重影響運動表現。高水平運動員亦會出現緊張的情緒,關鍵是他們懂得如何控制、駕馭它,並把它調整到恰到好處的水平。

想開心事緩和繃緊情緒
運動員應清楚了解自己於何種緊張狀態下會發揮最佳運動表現,這是因人而異的。就以筆者為例,當發覺情緒、精神尚未進入狀態時,我會請教練用嚴厲的說話訓示、甚至責備我,藉此把戰意喚醒。相反,當發覺情緒過度緊張的時候,我會走到場館外的空地作深呼吸,暫時把比賽的事擱下,想想令自己開心的事,讓繃緊的情緒得到緩和,感覺舒暢後再重投比賽。筆者是從不斷的嘗試中找到以上的方法,你也有自己一套「加壓」、「減壓」的方法嗎?
何嘉麗前香港劍擊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