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筆者所料,上周四的美國總統候選人首輪辯論,果真是一場攻防戰,克里力攻布殊死穴──三無,即在攻伊事件上無尋求足夠盟友支持,拿下伊拉克後無明確促成和平計劃,無找到大殺傷力武器,直斥喬治布殊在判斷上犯下了巨大錯誤(colossalerror),此外在國土安全上未能擒拿拉登和剿滅其餘孽,令國民仍受恐襲的威脅和煎熬。
布殊不但沒有直接回應其指摘,還將矛盾轉移,多番指克里在攻伊問題上立場搖擺不定,先是同意,後又反對,又反駁要打贏反恐戰爭,必須立場堅定云云。
攻防戰當然對進攻的一方稍為有利,有云進攻是最佳的防守,故在長達90分鐘的辯論會後,克里在民調中的支持率,無論是CNN、ABC或CBS都稍高於布殊。不過人們可不要就此斷定克里會勝出,因為除了還有兩輪的舌戰外,各大傳媒的報道或意見,將直接影響選民之立場,何況還有副總統候選人之辯論(明日展開),或多或少會動搖選民是堅持或轉軚,這點不可忽視。
無可否認,兩位總統候選人在6250萬國民面前皆表現出色,克里雄辯滔滔之餘,在儀態上亦確有總統之風範;布殊雖然間中露出其不耐煩之表情,但卻出奇地口齒伶俐,不像以往般上晒「螺絲」,足見有備而來。
然而矛盾的是,美國人雖然厭戰,卻懷着或曰肩負謀求世界和平的精神,自約翰.甘迺迪至尼克遜到列根以還,都不會放過那些有機會威脅美國安全的所謂「邪惡軸心」,換言之「教訓」乃唯一消除威脅之途。那麼汝道克里的我有一個「計劃」(plan)抑或布殊的我有一個「夢想」(dream)會較容易討好選民?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