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也是好心做壞事

強積金也是好心做壞事

孫柏文

上次我們擺明車馬反對「反壟斷法」。文章刊出後,收到很多來信。有反對的人說我們向大企業「叩頭」、有同意的人說我們漠視了工人沉重的負擔,甚至有人把我當為會考生,給我的文章打分數(這位先生認為我不及格)。

然而,在芸芸批評中,始終未有人有勇氣披甲上陣,直接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問題是:不論反壟斷法理論上如何吸引,如何執行法例而最終對消費者利益或自由競爭無損?遇上這水平的對手,實在叫人氣餒。民主派的沉默,更令人覺得他們在經濟學上的無知。
今次要談的是我們獅子山學會強烈反對的強積金計劃。獅子山學會所以成立,主要原因之一,正是我們反對強積金計劃。
強積金從設計到實施都有問題。
強積金的基金和儲蓄計劃的設計,是以過去二十年來全球股票和債券表現理想設計為投資組合。趨勢不變的話,有望為香港的勞工人口提供某程度的退休保障。然而,撫心自問,傳統上香港人最高回報的投資是甚麼?是以教育投資於人才。如果讓你自由選擇,你會投資於「八號仔」,還是投資於閣下兒女或外甥、姪兒的專上教育?我甚至看得出,那些高薪厚職的政府高官從來沒有想到這點;在他們的腦袋之中,兒女的專上教育和自己的退休金,從來不是一個要取捨的選擇。

現在,你非但無法把投資投放於回報最高的項目上,設計強積金計劃的人,甚至認為自八十年代初以來全球通脹不彰(disinflation)的環境,將會持續下去。債券和股票都是受惠於通脹不彰的經濟環境,但很多人已預期經濟周期將會回到七十年代的高通脹環境,屆時各項強積金計劃通通會蒙受其弊。既然如此,為何強積金會有這種設計?這是因為負責設計強積金的官員,只知依照「傳統智慧」,成為一群「崇拜股票」(cultofequity)的信徒,便可保住飯碗。他們不必用自己的錢投資,卻迫使我們採納他們的投資智慧。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一再強調採用平均成本法投資(dollarcostaveraging),把投資成本溝淡,並非好現象。
再者,被迫把積蓄放在強積金的人,是否一定要現在就開始儲蓄?剛剛踏出社會工作的年輕人,通常債項纏身,不是要償還教育貸款,便是為了一圓置業夢想而借貸。這情況下,減少債項遠遠比未可預測回報的投資更為重要。對像我一個二十七歲債項纏身的年輕人來說,首先清還年息超過二十厘的債項,豈不更為明智?也許我們的高官不是這樣想。

令我們怒火中燒的是,強積金實在有害無益。假設現在你想做生意,你多年來透過強積金儲蓄,因而無法積存更多生意資本。由於強積金計劃,可動用的資金少了,借貸成本增加。公司成立以後,有上市公司要和你競爭,由於你的錢放在買了競爭對手股票的強積金基金中,導致到對手融資成本下降;換言之,是政府迫使你用自己的血汗錢去資助競爭對手。政府高官因為無制訂擾民政策的「競爭對手」,他們根本不明白這個世界是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血汗錢,去資助自己競爭對手的基本邏輯。
我們明白強積金計劃是出於好意。但一如特區政府的種種政策,這也是好心做壞事。
獅子山學會只有兩個要求:第一是工人有權立刻停止再作供款,第二是工人有權現在提取所有供款自由使用。當然,願意繼續參加的人大可繼續供款。俗語有云,強迫無幸福,是時候強積金自由化了。
……………………………………………………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研究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