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六日我就得回廣州,因為七日這天的假期已經被同事買去了。」在廣州一間公職機構任職的章先生,由於將當天的假期賣了四百元,只能回絕了朋友的邀約。在廣州,假期值班的買賣曾有人出價至一日一千二百元。
章先生表示,他所在機構按照慣例,每個黃金周都有職員輪流值班,上月中旬已有同事請他在十月七日代當值,並願意付四百元。章先生起初不大情願,但經不起對方游說,又有錢收,便答應下來。
事實上,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買賣假期已「流行」兩三年。在銀行工作的林小姐表示,去年就有女同事用高價買假期辦婚禮:花一千二百元買了五月一日的假期。
假期買賣已引起爭議。鄒先生認為,對於一些工作性質差異不大的機構來說,買賣假期與平時的頂班分別不大,不應該因為涉及金錢交易就去非議,對買賣雙方來說也是一種雙贏。不過,任職公務員的陳先生就表示,值班是一種制度,涉及人手搭配、工作效率等問題,如果隨意買賣值班,可能導致工作失序,也有悖敬業精神。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