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利大的生意當然人人想做,從沒營商經驗的CliffLam創業時想到賣粥,因為一撮米就可以煮出一大鍋,試問有甚麼好賺得過賣粥?然而賣了幾個月,就蝕足幾個月,終於把粥店變身為一間多元化餐廳,才能站得住腳。
還不到30歲的Cliff心中經常有個諗頭是,趁後生早建立自己事業。因此當他從澳洲留學回港,打了年半工後,即請求父母打本數十萬元給他做生意。做甚麼生意呢?Cliff想到賣粥,他認為最本小利大,他的粥店「慧苑」去年在銅鑼灣謝斐道順利開業。
慧苑賣的是生滾粥,即叫即煮滾,新鮮熱辣,可惜食客並不十分欣賞,生意不甚理想,以至每月都虧損,最厲害一個月蝕了13萬元。Cliff說,那時營業額不足,再加上舖租貴(月租9萬元),本錢如水般流出去。
生意不足原因何在?Cliff解釋:「我們的粥即叫即煮,客人落單,廚房即煮粥,由於烹煮需時;煮好上枱,粥很熱,客人吃得很慢,時間又多花一些。故此午飯時段每張枱目標做3輪客,但最終只能做得兩輪,加上銅鑼灣區的食客步伐急速,一頓飯只想15分鐘完成,沒時間及耐性慢慢地享用一碗熱騰騰的粥。」
窮則變,變則通,Cliff與食店經理Frankie仔細研究後,最終認定賣粥難做,轉為多元化港式餐廳或有可為。「這區屬於商住區,一家能提供多款式食品,又能供應晚飯小菜的茶餐廳,應最能滿足這一帶食客需求。」Cliff續說:「經濟雖然復甦,但並非人人受惠,客人仍然『慳住、慳住』地吃,所以定價必須大眾化。」
Cliff最後把食店改裝,換掉廚房師傅,又重新設計菜式,務求以菜式多變、價錢大眾化吸引食客。他們設計了多款香港人時興的食物,如炒即食麵、秘製(加了水果)咖啡飲品、即叫即煎的豬扒包、瘦身男女特別喜歡的生果餐、特製的牛油多士,以及款式多價錢大眾化的小菜等等,務求迎合不同食客需求和口味。而價錢都在十多元至三十多元,一般中下階層都能負擔。
慧苑變身後,生意大有起色,Cliff分析形勢:「早午市不愁生意,惟晚飯及消夜未算很理想,假日的人流則流向購物區,我們得益不大,總括而言,平均每日約有萬多元營業額,扣除各樣開支,總算開始賺錢。」
既已掌握市場,又摸索到經營路線,Cliff對這盤生意更充滿信心,他已打算在兩年內開分店,長遠而言,更希望把慧苑發展成連鎖式經營的餐廳。
記者:陳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