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當英鎊3個多月來首度跌穿1.80美元關口時,市場內有某些人士皆指英鎊大勢已去,更有人言之鑿鑿地指鎊滙有機會跌落1.73、甚至1.65美元。當時筆者曾透過此欄表示,對英鎊重越1.80美元仍有信心。
其後英鎊果然重越1.80美元關口,而報章上亦出現了一些英鎊升勢未盡,目標可看1.85美元的評論,不過本欄的讀者都知道,筆者上周曾在此建議,1.80美元上的英鎊可以短線沽空。亦因此,有人問筆者是否相反理論的信徒?
其實,筆者並非一成不變的人,對某一貨幣的看法是牛是熊,會因應客觀因素的改變而改變。早前筆者看好英鎊,主要是基於英倫銀行內鷹派佔上風,加息作風勇進,令息差優勢不斷擴大,而英國經濟表現較諸美國不但不遑多讓,更猶有過之。另一方面,英國亦是石油出口國,故高油價對其經濟帶來的打擊較小。在以上種種利好因素未改變前,筆者對鎊滙向好的信念,自然不會較易改變。
不過時移勢易,上述利好因素近日已變了質。如英國樓價已有見頂迹象,英倫銀行亦已再三暗示息率接近見頂;美國正式步入加息周期,美息與英息的距離會逐漸收窄;更重要的是有報指英國本身的石油需求急增,所擁有的北油田產量已不敷所需,開始要引入石油進口來填補缺口。利好英鎊的因素已完全變了質,這亦是筆者改變看法的主要原因。當然,筆者是見到英鎊屢番在1.80美元上見阻力,才作出在1.80美元中位可試沽走短線的建議,而鎊滙上周能升越1.81美元,卻非筆者始料可及。
至今所見,英鎊在1.80美元上的上升動力仍然十分有限。筆者對英鎊會急挫有保留的原因反而是,美國雙赤問題令筆者一直看淡美元長線走勢,而此項因素未見改善,若長線是看淡美元的話,又豈能對英鎊滙價過於悲觀呢?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