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首個在復修堆填區上興建的遊樂場,藍田晒草灣遊樂場,昨日正式啟用。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估計,現時香港三個堆填區在未來七至十一年將會填滿,故必須減少產生廢物。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收集到的意見書中,七成贊成直接向家居及商業機構收取廢物管理費,當局正研究優先向車胎及電腦等生產者「埋手」。
耗資四千六百萬元興建的藍田晒草灣遊樂場,佔地三公頃,設施包括可進行足球或棒球活動的多用途草地球場、棒球練習場、兒童遊樂場、緩跑徑等。該草地球場更是本港首個標準的棒球場,為香港棒球總會的香港代表隊提供訓練場地。
此外,環保署在遊樂場內用了多種環保物料和設置多項環保設施,包括橡膠土路基、回收塑料安全軟墊等。遊樂場內又設有環保廊,展出的資料可讓市民更了解香港的廢物管理。資料顯示,遊樂場前身的晒草灣堆填區,在一九七八至八一年間填埋超過一百六十萬噸廢物,堆填區廢物厚度最深達六十五米。
廖秀冬昨在遊樂場開幕禮後表示,目前仍未就污者自付計劃定出具體方案,她承諾在推行固體廢物收費計劃前,政府會先做好廢物分類及完善回收系統,下一步才決定收費。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七月至今,共收到二百三十八份有關處理固體廢物的公眾意見書,七成贊成透過收費減少廢物,八成六贊成設立管理機構,管理所有固體廢物及刺激回收製造業。
環保署首席環保主任黃棟剛表示,目前未有擬訂收費的標準及列出受影響的行業,但初步認為車胎、電池、電腦、電器用品及飲品樽等行業可優先處理,當局正與業界商討推行方式。固體廢物管理支援小組召集人黎廣德補充,目前只屬初步諮詢階段,委員會仍會繼續收集公眾意見及舉行討論會聽取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