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三百萬名電視觀眾眼巴巴目送着安茜、玉瑩和孫白颺,在爾虞我詐的清宮鬥爭中一一犧牲了性命,為這齣近年罕有地感染整個社會的電視劇《金枝慾孽》,畫上淒美的句號。有人事顧問說,屏幕裏紫禁城的人事鬥爭掀起全城共鳴,是因為觀眾在殘酷現實中也感同身受;也有文化人及臨床心理學家批評《金》劇意識不良。 記者:蔡元貴、楊潔雯、卓美娟、盧志光
《金枝慾孽》昨在高潮中大結局,監製戚其義估計,昨晚收視平均四十點,高峯期更高達四十四點;換言之,大結局平均有二百六十三萬人收看,高峯期則達二百八十九萬名家庭觀眾。沒有裝置電視的茶餐廳昨晚在劇集播放期間特別冷清,就連球迷也暫時放棄足球直播,選擇觀看《金枝慾孽》大結局。
《金》劇講述清嘉慶十五年,皇帝後宮妃嬪各懷鬼胎,為爭寵、為自保而不擇手段,勾心鬥角,劇中人物爾虞我詐的殘酷角力,風靡了現實中的升斗市民。中原專業人員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也是標準《金》迷,晚晚追看,她說辦公室白領對《金》劇十分瘋狂,原因是劇中的宮廷鬥爭,十足十是現實生活中的辦公室政治。
周綺萍說,過去一個月,《金枝慾孽》一直是OL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皇后同妃嬪為咗鞏固自己勢力,勾心鬥角,好多情節都好似現實中同事之間嘅鬥爭。」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宋立功指出,《金枝慾孽》的成功某程度上因劇情能反映現實,第一個層面是辦公室政治的投射,經濟復甦步伐緩慢,人浮於事,社會上很多人為了獲得取錄或保住飯碗,無所不用其極。另一層面是政局不明朗,「《金枝慾孽》裏面爾虞我詐嘅氣氛,喺現實中似曾相識,好似近期突然間好多人想出來爭做下屆特首,政治人物無端俾人抹黑。」
負責該劇劇本創作的無綫電視編審周旭明同意,《金》劇成功之處,除因為化妝和服飾十分仔細外,最主要是後宮鬥爭跟許多中產階級及大機構中的鬥爭相似,觀眾感同身受。他說,創作此劇時無意向觀眾傳遞甚麼信息,只是想拍一部清宮戲,反映清朝女性低微的社會地位。
周旭明說:「清宮妃嬪成世人只係打一份工,冇得選擇,唔似𠵱家嘅OL咁,唔鍾意可以辭職。最初我哋擔心成個社會氣氛同經濟唔係咁好,部劇氣氛咁凝重,觀眾未必受落,但估唔到出來反應會咁好。」
《金》劇昨晚大結局,玉瑩(黎姿飾)跟御醫孫白颺(林保怡飾)通姦東窗事發,遭活活燒死。安茜(張可頤飾)向皇后復仇計劃失敗,跟心中所愛的孔武(陳豪飾),以及不再留戀宮中生活的爾淳(佘詩曼飾)一起逃離皇宮,沒料到天理教殺入宮中,安茜慘被亂箭射死。至於如妃(鄧萃雯飾)在別無選擇下,惟有留在宮中,繼續跟皇后展開無休止的鬥爭。
當局者迷,劇中飾演如妃的鄧萃雯說當初沒有想過觀眾會把劇集與現實連繫起來,她似是有感而發的說:「原來現實中真係有咁多人每日都活喺六宮之中!」飾演孫白颺的林保怡也有聽聞觀眾對《金》劇很有共鳴,「有啲公司裏面,手段陰險嘅同事,就會俾人叫做『如妃娘娘』。」
《金枝慾孽》熱爆全城,卻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類劇種,研究本地文化的「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金》劇的成功是可悲的現象,「觀眾睇得咁過癮,似乎香港人都好接受人與人之間嘅陰謀迫害。」
臨床心理學家羅志華博士批評《金》劇意識不良,散播互不信任、不擇手段的訊息。文化評論員胡恩威更把矛頭直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邵逸夫,「佢一邊就設立邵逸夫獎表揚科學精神,一邊就製作呢啲違背民主自由意識嘅封建劇集,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