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分析從數字入手,說易也易,說難也難,關鍵在於是否有這個意識,及是否堅持一些規則。由於主觀的分析與判斷若建基於客觀的資料會提升可靠度,故任何投資者都不應忽視這一意識及相關之規則。
數字雖是客觀的,但人的偏好、情緒以及習慣會很輕易又不自覺地把客觀的資料變成主觀的意見,然後以這些更動了的資料分析,再下判斷及投資決定。
舉例說,恒指上升了100點,大家從報章上看到的報道大體是「港股向好,恒指上升100點」或「隨着美股向好,恒指重展升浪,上升100點」,又或「港股反彈100點收市」等等,而事實上,很多投資者在港股上升100點後,亦即時萌生了這些想法。
然而,除了「恒指上升100點」是個客觀事實外,「港股向好」、「隨着美股向好」、「恒指重展升浪」以及「港股反彈」,全部都只是意見,而非事實。恒指上升100點,是否標誌着新升浪開展或只是技術反彈,還須作進一步分析,不能單憑恒指上升100點下結論,而兩種情況,投資者的策略可能完全不一樣。不幸的是,投資者都有這種即時簡單因果代入的習慣,令自己經常改變了事實的性質,失掉了以客觀事實作分析的機會。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