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出席一個在香港大學舉行的講座,講者是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教授ProfessorPaulMilgrom。這位教授專研拍賣制度的設計,講題是「市場設計的最新發展」。單論講題,似與自由經濟體系背道而馳,拍賣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公平公正的產權轉換遊戲,但卻被論者說成是「設計」出來的「市場」。而且,教授的論點是拍賣遊戲規則的設計是可以左右大局,魔鬼就在細節裏!
1994年,美國FCC開始採用嶄新的拍賣方式,分配十個PCS的頻譜資源,共獲得6.17億美元,當時這個拍賣機制的其中一位設計舵手,就是PaulMilgrom教授。他運用博弈論運籌帷幄,研究出來的拍賣機制被廣泛應用,影響深遠,包括近年的3G頻譜拍賣和Google上市競價招股。
PaulMilgrom教授在公開講座上舉出多個例子,說明若拍賣當局稍一不慎,便可能被拍賣者聯手取巧將價格壓低,或者讓決策官員在過程中有貪污的機會。他還提出最新構想「套餐採購」(packageprocurement)式拍賣。他亦有提到香港電訊管理局以專利費拍賣的機制,亦說曾與該局官員見面,但並無評論這個創新機制的優劣。
還記得香港拍賣4張3G頻譜時,只得4家公司競逐,最終只以底價售出,換言之政府只獲基本利潤,未知政府所得能否能抵銷高昂的顧問費。為了未來着想,電訊管理局理應檢討得失,看看拍賣機制是否有可改善之處。若政府2G續牌的政策落實,明年應該有兩段頻譜可以拿出來拍賣,稍後時間ITU新撥出來的3G頻譜也可供其他經營商競投,拍賣機制將可大派用場。
不過,這個「向錢看」的拍賣機制,亦令政府成為制度的既得利益者。頻譜是公眾資源,政府擔當看守者,「代表」市民將之善用;但與此同時,拍賣收益屬政府,專利費拍賣形式更令政府將來收益與經營商的收入緊扣,商業收益變得庫房收入的一部份,官商同一鼻孔出氣,難免令我們懷疑政府能夠公平公正來處理頻譜分配的問題。
以3G頻譜處理問題來說,若政府認為再續發牌照(包括新CDMA牌)會令經營商的收入下降,專利費減少也彌補不了增加牌照數目的收益,結果政府會接受犧牲消費者利益,把未來可用的頻譜資源扣住,這個又是否我們願見的呢?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