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喜歡金魚,但很多人嫌裝氣泵、搞濾水器等太繁複,而放棄養魚。有創業者從外國引入易打理的養魚技術,及不用機械運作的水族箱,期望把養金魚和禮品市場一舉攻下。但到目前為止生意未盡如意,並有意改變經營策略,不參與零售業務,專心做生產商,和擔當品牌擁有者的角色。
羅智澤3年前發現,美國調配出與自然生態幾近平衡的養金魚系統,並生產出毋須機械操作的小水族箱,市場反應理想,十分暢銷。他由此想到香港不少家庭沒養金魚,可能是怕打理魚缸及功夫多,若成功引入該技術,應該是一盤有可為的生意。
於是他與人合夥以50萬元購得技術使用權,在港成立「水仙子」(AquaBabies),生產水族箱出售。
水仙子的廠房設於沙田,羅智澤按照引入的技術,調配出多款水族箱,主要養有小金魚、水草、田螺及微生物等,牠們互相供給生存所需,形成簡單的食物鏈,達至自然生態平衡的系統。
每款水族箱售價由99至1300元不等,銷售對象不單是想飼養金魚的一群,他說:「我們要令水仙子不單是一個養魚的玻璃水族箱,而且可以成為互相餽贈的禮物。」
因此,他們設計出不同款式的魚缸,令它不再是一個單調的養魚玻璃瓶,最新的出品設計就有羅馬屋式和宮廷屋式。
羅智澤一開始就相信這門生意發展空間很大,但市場卻告訴他時機尚未成熟。水仙子在最高峯期設有逾20個銷售點,但大部份都因不能賺錢而關閉,現只餘下4個銷售點。他解釋,這是因香港市民還沒認識到,水仙子真是一個能自然運作的水族箱,有客人誤以為是靠氧氣珠供應氧氣,故他認為目前還不是投放太多資源的時候。
此外,他們也有意改變經營策略,「我們再不想參與零售業務,只想專心做生產商,和擔當品牌擁有者的角色。」
他們計劃把產品批發給分銷商,每區只限一家銷售店,以免同一區內引起惡性競爭,目前已在葵涌及澳門各找得一家。此外,他們更發展上門替客戶度身訂做自然生態水族系統,更已接獲一所學校的生意。
羅智澤坦言還需要時間教育客人,令他們相信可以如此簡單地養金魚,公司的宣傳人員一直積極向客人講解設計原理,更已派出超過60萬張宣傳單張。事實上,水仙子推出市場兩年,已開始為人認識及接受,他說,目前平均每月賣出1500個缸,期望不久市民會完全接受這產品。
水仙子水族箱是個生態「近乎」平衡的世界──利用水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供應予箱內的生物,如小魚與田螺等,牠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則由水草吸收;另外,田螺吸食水族箱的藻類,污穢物則由藏於砂石內的微生物分解,化作養份供水草生長,構成一個簡單的食物鏈。
但這尚不能算是完全生態平衡,因魚兒需要餵食魚糧,魚缸有氣孔透氣,水草需要修剪,即不能完全自給自足,還需要系統以外的供給與調節。
記者:陳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