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本和中國等石油消耗大國,近年積極開拓新油來源。美國早在前年已積極從世界各地買石油,充實戰略石油儲備。美國如意算盤是攻下伊拉克,平油會源源不絕供應到美國,可是事與願違。即使油價飆升,美國不願開倉放油,是借高油價迫國會放寬在阿拉斯加的採油限制,增加未來石油供應。
中國近年經濟飛躍,本土石油已供不應求,而石油消耗每年將增長一成二,若石油供應不繼,將窒礙未來經濟發展,因此國家主席近年頻訪俄羅斯和非洲,無非是開拓中東以外的油源。
胡錦濤去年和俄羅斯達成興建一條由西伯利亞輸往大慶的輸油管,希望解決今後石油供應問題,可是尤科斯大股東入獄後,殺出日本這個程咬金,用重金向俄搶奪油管,令油管計劃生變。俄羅斯為免得失中日,近日拋出興建油管往納霍德卡,另駁一條支管到中國。胡錦濤和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今年先後出訪非洲,目的是在西非產油國爭取石油開採權,建立一個遍布世界的石油網絡,考慮設立類似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免出現石油短缺危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