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零售業在十.一國慶黃金周料更上層樓,但一項調查顯示,訪港旅客原來對本港商店服務的滿意度,僅略高於及格水平,遜於歐美,不少內地旅客甚至批評,售貨員扮尊敬、假殷勤,令他們購物時不舒服。
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及市場學系今年七、八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了一千八百五十五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及本港消費者。
結果發現,各地訪港旅客對本港商店服務的滿意度,以九分為滿分,普遍給予六分至六點二分,僅略高於及格水平。有兩成六旅客堅稱,一定會再次訪港購物。
調查又顯示,以七分為滿分,訪港旅客對在本港購物的安全度、產品種類及店員的服務態度,普遍給予較佳的評價,有五點五至五點七分;至於購物環境及服務承諾的評分則較低,只有五點一至五點三分。
內地遊客多認為在港購物風險低,誤購贗品的機會較小,而香港產品的價格則對歐洲及澳紐旅客較為吸引。調查亦發現,本港珠寶零售整體服務表現最獲消費者讚賞,時裝零售則得分最低。
理大工商管理研究院工商管理碩士/深造文憑(中國)課程總監陸定光說,調查結果顯示,本港零售業的服務表現水平,仍略低於歐美水平,對香港來說是「一個警號」。
他指出,不少內地旅客認為,香港產品介紹以繁體字為主,對他們構成不便。多名受訪者甚至反映香港售貨員普通話能力欠佳,或招待旅客時過度殷勤,令他們感到不舒服,「啲旅客會覺得佢哋(售貨員)係蓄意扮尊敬,擺明見我係客先咁客氣,喺內地旅客心中,咁樣都係另類歧視。」
陸定光又說,部份售貨員對港人及內地旅客的態度有別:「有啲售貨員見到你講廣東話,以為你係新移民,服務只會一般,但如果你轉番用普通話,當佢知道你原來係內地遊客時,服務態度就會變得好好多。」他促請從業員招呼客人時,應以真誠的態度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