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胡錦濤切勿重蹈江澤民的覆轍 - 張華

解讀中國:胡錦濤切勿重蹈江澤民的覆轍 - 張華

江澤民全退後第三天,官方新華社即發表長篇文章,表明「三個代表」思想是中共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昨天更以長文指江的建軍思想長留軍中。軍方則讚揚江為黨、國、人民和軍隊建立了卓越功勛;胡錦濤等中共領導人都稱讚江主動辭職,體現了政治家的「寬廣胸懷和高風亮節」。顯然,全國上下為江澤民醞釀「造神運動」,但造的只是一尊神像,那些讚譽只不過要把「祂」困在神壇,令「祂」不能再回凡間呼風喚雨。

為權搞經濟掩危機
客觀而言,江澤民這次頂住身邊人的壓力,願意主動放棄軍委主席(是否放棄軍權還有待觀察),確實難得,其功過自有歷史學家去評斷。但是,國內國外,留戀江澤民的人並不多,難道中國經濟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長,與江澤民沒關嗎?非也,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十三年的成就有江的功勞,但高速發展下的種種後遺症,包括貧富懸殊、貪污腐敗,江的「功勞」也不少。更重要的是,江大權在握時,沒及時設計一套讓中國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的好制度,這是他最大的敗筆。
江澤民對權力極敏感,只要有利掌權,他必定傾力以赴,而好的制度不一定有利他鞏固權位。為穩住權位,他全力發展經濟,把社會危機「掃進地毯下」;為鞏固權力,他千方百計壯大既得利益集團,即使貪污更嚴重、貧富更懸殊,甚至要顛覆中共的傳統、容許商人加入中共,也在所不惜;為增強權威,他全力拓展外交來提高自己的地位。相反,受到法輪功挑戰,他就傾全國專政工具去鎮壓;當反腐敗會動搖權力,江澤民就按兵不動。因此,江澤民十三年來的種種成就,不過是他追逐權力的副產品。
而且,十三年來江澤民兩面不是人。中共的左派不滿他異化中國共產黨,容許資本家入黨,令中共變成全民黨;黨內外的自由派也不滿他不思政改。那江澤民的權力基礎是甚麼呢?當然是既撈到權力、又拿到鈔票的官僚集團,還有國企管理層,以及城市白領等知識精英,他們都是江澤民時代的得益者。但是,他們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老百姓活得更累更苦更困難,只要到農村走一趟,就會發現誰為江澤民時代的成就付出慘重的代價。

農民付出慘重代價
前車之鑑,胡錦濤定要明察。當坐穩了江山,毋須再費勁籠絡人心後,胡錦濤還會繼續現在的「以人為本」政策嗎?他還會繼續的重新分配社會資源,讓更多的弱勢群體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嗎?胡錦濤,切勿重蹈江時代的覆轍呀!
(四中全會之七)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