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般工作繁忙的香港人來說,要在眾多股票中尋寶,可能是知易行難的事;看到人家收穫豐富,更只有羨慕的份兒。倘若投資者看好本地股市的未來表現,但又不能緊貼市況,大可考慮交易所上市基金(ETF)。這產品一直深受各地投資者歡迎,因為它結合了股票及基金的特點。投資上市基金,猶如購入一籃子的優質股份,能享有分散風險的優點,為看好本地經濟復甦的投資者,提供另類投資途徑。
全球第一隻交易所上市基金始於1989年,直至1993年SPDR在美國推出後,ETF便廣為市場注視。
目前於全球市場買賣的ETF,種類多達200多種;單單在美國買賣的上市指數基金便高達1780億美元,在日本市場買賣的也達300億美元。而盈富基金(2800)是本地ETF市場的表表者,一直是看好本地股票市場人士的熱門選擇。
最近市場推出了全新的恒生指數上市基金(2833),投資者或許會問,新產品跟盈富基金又有甚麼分別呢?
基本上,兩者同為指數追蹤基金,其運作主要是按恒指成份股於該指數之比重,投資於該等成份股,故恒生指數ETF或盈富基金的持有者,有機會獲得緊貼該指數表現的投資回報。價格表現理應緊貼恒生指數,而負責提供流通量的特定莊家亦已獲委任,看好本地大型股份表現的投資者,應可以此為簡單的入市方法。
雖然兩者的投資特性相若,但預期新指數基金的面世,將為擅長於指數套戥的專業投資者,在目前恒生期指、現貨及相關投資產品的選擇以外,帶來另一有效的套戥工具。事實上,恒生指數ETF在上周新掛牌以來,每日成交金額一直表現不俗(見附表),而價格走勢也頗為一致。
恒生指數ETF投資組合的持股組合及比重,與恒指大致相同,而恒指成份股的資料完全公開,投資者可輕易取得。有別於傳統主動式管理基金的基金經理,恒生指數ETF的基金經理不會根據自己的判斷挑選個別股票或投資項目,所以,恒生指數ETF的投資組合的透明度,較傳統主動式管理基金為高。
心細如塵的讀者不難發現,兩者的主要分別之一是每單位價格。恒生指數ETF的交易金額為100基金單位,盈富基金則為1000基金單位。換言之,假設現時恒指為13000點,恒生指數ETF之每單位價格便約為130港元,即購入1手恒生指數ETF需約13000港元,而盈富基金之每單位價格則大約13港元,只是恒生指數ETF的1/10。
現時恒生指數ETF之買賣差價為0.5港元,即約為恒生指數ETF單位價格之0.38%,遠較一般傳統股票基金為低。要留意的是,近日港交所正就有關收窄買賣差價的問題進行諮詢,恒生指數ETF日後之買賣差價,有機會收窄至0.1港元,即約為恒生指數ETF單位價格之0.08%,屆時,ETF價格將更為貼市。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