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青少年往內地消遣玩樂日趨普及,入境處近月發現有青少年為貪一時方便,竟借用親友的身份證過關,本年至今已截獲九宗同類個案,單是本月就有四宗,最新一宗在本周日(二十六日)凌晨二時半截獲。入境處指涉案青少年及其家長對使用他人身份證是嚴重罪行的觀念意識薄弱,情況令人關注。 記者:謝明明
入境處在該九宗涉及青少年行使他人身份證案件中,共拘捕二十二名年齡介乎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包括十六男、六女,主要在北區居住,其中十四人是在北區讀書的學生、三人是工人,其餘為無業人士。
入境處調查行動組指揮官馮伯豪接受訪問時指出,該九宗個案全部在落馬洲管制站截獲,單是本月就有四宗,這已超過去年全年涉及青少年行使他人身份證個案的總數,入境處對此甚表關注。他稱,涉案的青少年犯案原因單純,「佢哋純粹諗住返內地玩或者去買嘢,但有啲俾父母收埋張回鄉卡,唔畀返內地,或者唔見咗張身份證,為咗返內地玩,就諗住問朋友借晒成套身份證同回鄉卡,諗住萬無一失,以為好似問人借八達通咁簡單。」
雖然案中沒有撿獲偽造身份證,也不涉金錢交易,但馮伯豪指被捕青少年全不知道行使他人身份證,又或轉讓身份證予他人均是嚴重罪行,甚至涉案青少年的家長也不以為然,他直言「佢哋嘅家長冇意識到呢個係嚴重罪行,冇意識到身份證係重要嘅文件,係唔可以隨便畀人哋,以為借身份證好似借圖書證咁簡單。」
馮伯豪透露,入境處已聯絡教育統籌局,希望透過該局將有關訊息轉介學校和社工,從而提高青少年的有關意識,以免誤墮法網。鑑於臨近中秋節及國慶假期,該處各邊境管制站會加派人手監察情況,甚至會進行突擊抽查進出境人士的身份證,防止同類案件發生。
本身是北區風采中學副校長的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稱,未有聽聞有關個案,若學生真的行使他人身份證往內地,則與社會法制教育不足有關,令青少年法治觀念薄弱。他指出,愈來愈多北區學生北上居住,區內不少青少年也經常往內地消遣,故當局應盡快加強宣傳教育,包括拍攝有關宣傳短片,提醒青少年行使他人身份證罪行的嚴重性,而教統局及學校也應配合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