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年齡相若朋友借用

多向年齡相若朋友借用

涉及行使他人身份證的青少年,一般會向年齡相若的朋友或兄弟姊妹借用身份證。其中一宗個案涉及兩名聲稱往內地求醫的少女,其中一人遺失身份證,其友人因不想家人獲悉返內地醫病,於是借出自己的身份證予友人以為可蒙混過關。
入境處調查行動組指揮官馮伯豪指出,涉案的少女分別為十六及十七歲,相陪朋友求醫的少女在內地遺失身份證,其求醫的朋友便提出借自己的身份證予該名少女過關,而她本人則假扮其姊,以便向入境處人員報失。

被判罰服務令
馮伯豪說:「求醫個女仔以為如果入境處職員問起家姊嘅個人資料,佢自然識答,以為咁就可以過到骨,因為佢唔想屋企人知佢返內地醫病。」結果兩名少女均罪名成立,分別被判罰社會服務令一百六十小時,兼留案底。
馮伯豪稱,互相借用身份證的青少年,由於樣貌有差別,入境處人員一般可一眼識破,也曾有涉案青少年因不想父母知道其惹上官非,竟找朋友假扮父母會見入境處人員。
他表示,稍後推出的自動通關系統,所有持智能身份證過關者均需用指模核對身份,應可大大減少行使他人身份證過關的情況。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