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雖然不少經濟學者均預期下半年本港外貿增長會放緩,但統計處公布8月份的外貿數字卻保持強勁增長,整體出口錄得20.9%增幅,為今年2月以來新高。工業界人士解釋,因內地出口依然強勁,但深圳貨櫃碼頭處理能力已飽和,導致部份趕時間貨物被迫轉往香港出口。
統計處公布8月份本港整體出口貨值達182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0.9%;當中轉口貨值1707億元,上升22.4%;港產品出口貨值121億元,上升2.5%;商品進口貨值1860億元,升21.6%。8月份有形貿易逆差逾32億元。
政府發言人表示,8月份商品出口錄得連續第7個月的雙位數字增長;輸往大部份主要市場的出口幾乎全面加快增長,其中以內地、台灣及歐盟市場尤為顯著;出口美國的增長雖仍落後於整體,但8月增幅亦有加快。
貿易發展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表示,強勁的出口表現令他們「跌眼鏡」,反映內地出口業務並沒有受中央宏觀調控影響,亞洲區內貿易活動也未受打擊。至於深圳碼頭徵收附加費,亦會造成貨物分流,但分流情況發展有待觀察。
至於油價高企,他正關注會否打擊歐美消費市場,從而拖低本港外貿業務,但由於油價相當波動,暫時難以估計。
不過,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李月亮則指出,雖然深圳增設貨櫃碼頭附加費,但與香港收費仍有差距,只屬心理影響;反之,深圳貨櫃碼頭處理能力已呈飽和,導致部份貨物轉往香港出口。
現時深港兩地港口碼頭處理費和貨櫃車運輸費差距約300元,內地新附加費為40呎貨櫃加120元、20呎貨櫃加80元。
另外,統計處公布今年第二季錄得國際收支赤字80億元,較第一季盈餘355億元顯著遜色。
政府發言人解釋,由於期內本地股票市場出現整固,海外投資者轉為減持港股,港人則購入海外股債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