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力求穩定 - 李怡

李怡專欄:力求穩定 - 李怡

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掌權者,都要努力維持政權的穩定。為使政權穩定,也要讓社會穩定。中國領導層根據過去的經驗,認為民主會導致社會與政權的不穩。比如蘇聯與東歐,就因為開放了民主而使共黨一黨專政的政權垮台,南韓與台灣,開放了民主,也使原來長期執政的一黨獨大政權垮台。中國領導人又從文革時的大民主(實際上是毛澤東發動的權力鬥爭的造反運動)認定是對政權穩定的衝擊;而八九學運的要求民主,中共也認為是影響穩定故要加以鎮壓。總之,在中共領導層的既有認識裏,民主必須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專政」下的民主,而決不可以是西方式的普選的民主。
不過,中共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執政能力」問題,引起中央黨校的開明學者的回應,卻提出了不同的觀念。根據筆者連日來在本欄所引述的幾位學者的意見,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由於社會經濟結構劇烈變化,利益矛盾不斷增加,中國社會進入了「社會穩定問題非常突出」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說,若在政治體制上不求變,社會穩定會飽受衝擊。
二、「絕對權力必然產生絕對腐敗」,已引起中共領導層的關注,這種絕對腐敗不但使中國的國有資產以百億美元計地向外流失,而且也引起百姓極度不滿,衝擊着社會與政權的穩定。
三、西方的「三權分立」,被中國學者指為「體現用權力來制約權力的原則」,「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四、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實行政黨政治,這些國家的政治運作都通過政黨來實施。而中共若是「有智慧的政黨」,「不會拒絕國外經驗」。
五、「三權分立」、「政黨政治」之外,還要「加強合法性」,也就是通過民主政治來提高執政黨的「合法性」,從而減低它的執政成本。
六、由於中國內地還缺乏法治基礎,也就是缺乏「載體」和「體制保障」,因此要在中國進行「加強合法性」的工程,還需要先找些「模型」和「樣板間」來試驗,而香港特區正是具有這種「載體」與「體制保障」的「模型」和「樣板間」。
七、幾位學者沒有明白表示但卻已充份暗示的見解是:利用香港的法治基礎,三權分立的「體制保障」,去作民主普選的實驗,取得經驗之後再向內地推行。而目的,則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執政能力問題,以維持已出現危機的社會與政權的穩定。
力求穩定,是所有執政者致力的目標。但革命黨與執政黨在求穩定的方式上卻大不相同。鬧革命、打江山的革命黨的思路是以專政暴力求穩定;非革命的執政黨的思路則是以民主、以法治求穩定。筆者不敢肯定胡溫體制會不會接受從革命黨演化成執政黨的思路,但既有黨校學者提出來,則至少不是「大逆不道」的思路,中共新領導層未必不能接受。
因此,香港的民主發展就面臨一個關鍵時期了。從中共作為執政黨的需要來看,它未必不能接受香港的民主進程,但它卻不能接受民主進程產生一個讓中共擔心的結果。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儘管使香港許多支持民主的選民有所不滿,卻未必不是一樁好事。從京官對這次選舉的反應來看,他們可能會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比較放心,這應有利於繼續推動香港的民主進程。